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4-11 总第832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4-11 总第832期
返回上层

总第832期

发布时间:2024-04-11

关注

标题导航

“医学家”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4-04-11来源:《医师报》作者:融 媒 体记者 王丽娜 黄晶 贾薇薇 秦 苗 管颜青 尹晗  阅读: 803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1713793826189.png

    医 师 报 讯 (融 媒 体记者 王丽娜 黄晶 贾薇薇 秦 苗 管颜青 尹晗)“最近一二百年, 国内外少见希波克拉底、李时珍、华 佗这样能被人类长期记住的医学大家, 可能原因之一是现代的医生站位不如 以前的高,现代医学专业过度分化, 专科过度细划,研究者多局限 于分子原子等微观研究, 脱离了整体。

     所 以, 医 学 需要整合和转向。分化是 医学发展的力量,但整合是医学发展 的方向。” 

    3 月 21 日,在第九届医学家年会院士论坛环 节,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在题为“什么是 医学家”的分享中发表的观点引发业内强烈反响。他认 为,医生的成长一般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跟着老 师和书本学习,术业兼修,治病救人,是医务人员; 第二阶段,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并加以研究,研学并进, 独树一帜,成医学人才;第三阶段,广纳博收形成体系, 从而著书立说,传经布道,成为医学大家。

     何谓“医学家”?如何培养未来的“医学家”? 《医师报》记者采访了多位行业领军人物,请 他们就“培养未来的医学家”为题,分 享了自己的观点。

                                                                   医学家要承担推动医学进步的使命

   “医学的发展在全世 界范围内都经历了从野蛮 到文明的蜕变,人类对于生 存的渴望、对于生活质量 的追求是推动医学变革的 核心力量。”复旦大学附 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表 示,目前医学的成就并未 真正满足人类需求,除了 传承既有知识、救死扶伤外, 医生还需承担医学创新、 推动医学进步的使命。

    “如果说有什么方法 能够更深层次地关注患者 生命健康的内涵,推动疾 病诊治方案的进步,甚至 挽救更多的生命,那么答 案一定是临床研究。”浙 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 院党委书记王建安院士开 宗明义地指出:临床研究 是人类驱动力最强的研究。 他进一步解释道,临床研 究是健康长寿的驱动,也 是基础研究的出口,同时 推动着跨业跨界的发展, 更是对综合国力的考验。 

    1000 个 临 床 没 有 解 决 的 问 题, 就 预 示 着 1000×N 个临床研究的进 行,如此才能螺旋递进式 地剖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所 在。而医院作为医学创新 的策源地,应如何推动临 床研究?王建安院士指出, 最重要的是医生要做有心 人,科研课题就在身边, 取之不尽,关键在于如何 将临床问题转化为临床科 学问题,并产生科学假设, 最终通过临床研究给出答 案,而这是真正的临床科 学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王建安院士总结了成 为临床科学家的八个关键 要素:创新爱好、情怀责任、 敏锐洞察、深悉方法、时 间管理、持续学习、团队 领导、全球合作。他指出, 一项好的临床研究要保证 目标简单,过程严谨。同 时也不必纠结于“新发明 创造”,临床研究的贡献 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老方 法的重新组合、治疗方案 的顺序变化、药物剂量的 调整也是“新发明”,只 要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安全性、可及性、经济性 和快速性,就是一项推动 临床实践进步的好研究。

     “医学创新人命关 天,必须慎之又慎。”葛 均波院士强调,在创新时 要尊重科学的力量,更要 尊重医学伦理,任何时候 人类都不能充当造物主。 “医学创新没有一蹴而就 的成功,而是一个非常艰 苦并伴随着焦虑的过程。 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 我们必须时刻贯彻科 学的严谨性,牢 记伦理的约 束 力, 承 受住失 败的次 次暴击, 当你攀 过层层 高山登顶 后,才能真 正享受成功的 喜悦。”

                                                                        用临床研究推动临床实践

    “医学创新需要不断 总结与思考,进而将临床 问题转变为科学问题。” 王建安院士分享了医院在 推动临床研究上的宝贵经 验,总体而言包含学习驱 动文化、人才驱动成果、 资金驱动项目、范式驱动 合作四大方面。 

    王建安院士介绍,一 方面,医院着重加强团队 的深度学习,激发爱好, 以进一步提升临床研究 能力建设,包括个别经 验和循证医学相结合的 能力、辩证法和系统论 的思维与能力等;另一 方面,引进主要研究者, 构 建 由 流 行 病、 统 计、 大 数 据、AI、 企 业 工 程 师等多领域人才组成的 科研团队,组建临床研 究护士团队,同时与临 床研究专业团队展开有 效合作;此外,医院以 临床医生团队为核心, 聚拢多学科人才,围绕 重大疾病诊治的相关问 题, 开 展 临 床 研 究, 解 未解难题,答未解之问。

     近年来,浙江大学医 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还启动 了创新中心“5510 工程”, 推广和完善层次清晰的全 链式、交互式、大团队合 作 研 究 体 系, 积 极 推 动 OTL 办 公 室、 创 新 俱 乐 部、创新大赛等高能级产 学研合作平台的建立,打 造创新中心模式,聚焦心 脏功能 重 建、 多 器 官 移 植、 消 化 道 肿瘤诊治等多个领域,以 此推动临床研究的进步。 

      王建安院士强调,临 床研究需要善于观察的习 惯,科学严谨的方法,打 破常规的勇气和百折不挠 的坚毅,是对每一个医者 对于科学追求的综合素质 和科研能力的考验,也期 待更多医生成为一名临床 科学家,用临床研究推动 临床实践。

                                                                   医学家首先应是一名合格的医生

   “医学家首先应是一 名合格的医生,业务精良、 治病救人,能够独立正确 诊断和处理本学科疑难病 症,其次能够在前人的基 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寻 求创新,在本专业领域有 所建树、理论或实践创新, 并能传帮带、毫无保留地 培养新人。”天津泰 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核医学与 PET/ CT 中心主 任李剑 明 教 授表示,医学家应具备的 品质包括:医者仁心,好 奇心,乐于追求真理,具 有客观的、批判性思维和 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不 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如 今, 医 学 科 学 迅 猛发展、知识爆炸,包括 医学及相关学科的迅速发 展,个人常规方法学习和 消化知识的能力有限;另 外,社会模式、经济社会 观念等的影响,人很难成 为一个纯粹的人,以及社 会,包括医学分工的越来 越精细化,医学各系统上 的割裂,个人很难从整体 上把握医学总体,每个医 生都是医学这个庞大机器 上的一个螺丝或齿轮,加 之医学及人文教育上的割 裂,医学生极少具有哲学 思维。谈到近百年来国内 外很少出现医学大家这一 现象,李剑明表示,一个 人的成才需要天时地利人 和,以及自身的抱负和常 年不懈的努力。

      “在我刚刚踏上工 作岗位半年时,科主任就 分配给我教学和科研任 务,并亲自听课和点评, 极大激发了我内在的潜 力,从开始之初的惶恐 不安,到出色地完成任 务,极大增添了自信心。” 李剑明表示,压力会变 成动力,尤其是信任的压 力产生的动力更大,有 了内在动力则是克服困 难、事业前进的强心剂。 所以,要给年轻人一定 的压力,让他们产生一 定的动力,加以引导, 有助于成才。他说,在 成为“医学家”的道路上, 每一步都很重要,医学 生阶段种下渴望的种子, 青年医生阶段夯实基础、 立下胸心壮志,但尚需 要多年如一日的奋斗和 贵人或伯乐的指导与相 助,中年阶段确立目标, 则需咬定青山不放松。

                                                               抓住“误打误撞”的人生精彩

    “人类生 存欲望是医学变革最原始 的力量。”葛均波院士强 调,每一种误入岐途的治 疗方式,都源于人类希望 “活下去”的欲望,正是 这种欲望促成了不可思议 的革新创造,因为生命只 有一次。在革新创造的过 程中,难免会有骗子、假 行家浑水摸鱼,也会有不 经验证、自以为是的方法 问世。因此,对于那些天 马行空的想象,“离 经叛道”的创新,我 们需要建立制度进行 约束,这也催生了在 科学与伦理护航下的 “现代医学”。

     谈起自己的从医经 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 院皮肤科主任吴文育教授 形容:那是一条“误打误 撞”的道路。彼时,他在 本科毕业后按照成绩排名 留在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 医院皮肤科,5 年后亚专 科选择了皮肤外科。但将 近十年,他一直感到很迷 茫,不知道自己的突破口 在哪里。 

    2005 年, 他 迎 来 了 人生的重要转机:科室决 定开展毛发移植项目,派 他前去北美留学,师从全 球 著 名 的 毛 发 专 家 Jerry Shapiro 教授。此后,他又 前往美国 Bosley 毛发研究 中心学习,并从事毛发疾 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工作。

     “我当时就下定决 心,学成之后帮助对‘美’ 有需求的患者迎来更美好 的人生。”这趟留学之旅 燃起了他从事毛发疾病领 域的热情。同时,国外专 家服务患者的耐心、对待 学术的严谨、刻苦钻研的 专注,也坚定了他勇攀医 学高峰的信心。

     “每个人或许都拥有 一个误打误撞的人生,但 机会来了就要抓住并努力 拼搏,才能创造出属于自 己的精彩。”吴文育说, 人生难免遇到困惑与挑战, 但只要敢于尝试、坚持拼 搏、保持热爱,一定能创 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