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群体中心血管病的发病率较高,这与其血脂、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先天原因等多种因素相关,尤其是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饮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心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上升。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由于年事已高,除了心血管病往往还合并其他基础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这些基础病基本上都依靠药物治疗,但老年患者用药随意、依从性不佳的现象普遍存在,用药不合理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引发明显的不良反应,增加了用药风险。
降压药物
由于老年人年龄较大,动脉血管的扩张和弹性均逐渐降低,对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也较差, 这就导致机体的生理调节机能降低,血压开始不稳定,所以老年患者降压治疗应依照用药原则合理用药。
首先,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根据患者的耐受力来设定用药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其次,实行长效制剂,降低器官损害现象,每天保证使用1 次。最后,采取联合用药方式,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同利尿剂等进行联合应用。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治疗药物有以下几种。
β 受体阻滞剂 可有效降低患者心排血量,降低心率,防止心肌收缩,还可建立血脑屏障,转变中枢性血压调节机制,同时还可防止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应用该药可有效达到降压目的。
利尿剂 降压作用稳定且较为温和,价格便宜,可用于心衰伴高血压和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β 受体阻滞剂后剂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和卒中发病率。
钙拮抗剂 降压作用较好, 降压幅度大。这类药物建议用于心绞痛、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患者。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
疗效较为明显。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降压作用安全、稳定,耐受较强,主要用于心衰、糖尿病、冠心病患者,不良反应多为干咳,肾动
脉狭窄患者禁用。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主要有缬沙坦和氯沙坦,可同其他降压药一同使用。
降脂药物
目前,降脂治疗仍首选他汀类药物。在老年患者脂代谢与冠心病的分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绝大多数患者对他汀类药物的耐受性良好,其不良反应多见于接受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者,常见不良反应为肝功能异常、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等,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危险,但利大于弊。
强心类药物
包括非强心苷类和强心苷类两种,可有效增强患者心排血量,临床上以地高辛最常用。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差,所以应依照正常量的25%~50% 用药,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慎用。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血液黏稠患者罹患各类血栓类疾病的风险较高,因此应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的聚集,但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又可能引发出血类疾病,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