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约占我国卒中患者,也就是百姓常说的“中风”的70% 左右,在全球3000 万患者中,我国约占1/3。若卒中治疗不彻底、不及时,所遗留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不仅降低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因此,积极救治脑梗死至关重要。
什么是静脉溶栓
静脉溶栓治疗就是利用药物将堵在脑血管里的血栓溶解,可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解救治急性脑梗死的燃眉
之急。溶栓药物主要包括最经典的阿替普酶(rt-PA),新型的奈替普酶,古老的尿激酶,其主要作用是使阻塞的血管再通,以恢复大脑正常血氧供应。需要注意的是,每种药物都有时间窗限制,rt-PA 及奈替普酶时间窗是卒中发病4.5 h 内。
如果将静脉溶栓比作大雪过后清扫道路积雪,自然是时间越早越好清理,待雪变成冰时,就不能仅靠扫雪,可能要借住外力铲除。同样的道理,若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有所拖延,那么血栓会更难溶解,静脉溶栓由事半功倍变成事倍功半,可能还需介入手术治疗进行取栓。
静脉溶栓的流程与注意事项
绿色通道的医生对适应证患者推荐基于临床和颅脑CT 平扫选择静脉溶栓,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立即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使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供血。由于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严格限制,绿色通道的医护必须争分夺秒,为的就是不让患者错失良机。
此外,对于高血压、癫痫、有肿瘤病史的患者,医生评估会考虑详尽周全,尽可能为患者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是静脉溶栓治疗过程的必要环节,不过,国内外研究表明,患者及亲属决策时间与溶栓治疗延误发生风险成正比,与患者获益成反比。
虽然静脉溶栓治疗,不可能百发百中,有些患者可能治疗效果不佳,甚至会继续加重,且溶栓会增加出血风险,但越早用药可挽救的脑组织就越多,获益就越大,出血的风险也会相对降低。
此外, 静脉溶栓治疗的过程中, 患者的监护和护理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溶栓治疗后,医护人员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率等, 以及神经功能的变化,有助于及时发现治疗的效果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同样重要。因此,医护人员不仅关注身体状况,也会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态度,以利于康复。
患者的家属在治疗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在治疗前做出知情同意的决定,还要在治疗后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关心。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在患者出院后,家属的协助在患者的康复训练、饮食管理上尤为重要。
在医学不断进步的今天,静脉溶栓治疗的方法和药物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新的研究和临床试验可能会带来更有效的溶栓药物和更精准的治疗方案。这些进步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从而为更多的脑梗死患者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