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张丛溪、陈亚红教授发表文章指出,在20 多年的GOLD 报告演变中,肺功能检查在慢阻肺的筛查与诊断、评估病情与预后、治疗与健康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Chin J HealthManage.2024, 18: 321)
作者在文中介绍,肺功能是呼吸系统通气和换气等功能的总称,可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其进行检测和评价。
临床常用技术包括:肺通气功能检查、肺弥散功能检查、支气管舒张试验、运动心肺功能测试等,其中以肺通气功能检查最为常用。在GOLD 2023之前的报告中,以生命进程中的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轨迹图描述引发成年人慢阻肺的两大主要生物学机制:异常肺发育和随年龄增加肺功能下降速率加快。
GOLD 2024 则更新了FEV1 轨迹图, 有些人在儿童期肺功能水平低于正常,在青春期会逐渐增加,有些成年人早期肺功能超过正常,但在吸烟等因素影响下肺功能随时间下降,这些人后期肺功能检查可能会出现“假性正常”(有症状、结构破坏如肺气肿的表现,但肺功能正常)。另外,人们逐渐发现生命早期危险因素、不同的肺功能终生演变轨迹对中年以后慢阻肺发病和临床表型有长期影响,这为预防、早诊断和治疗该疾病创造了新的机会。
筛查的必要工具
GOLD 2024 认为,在一般人群中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筛查慢阻肺的作用存在争议。而在有症状或危险因素的个体中,慢阻肺的诊断率相对较高,应将肺通气功能检查视为发现早期病例的方法 。在儿童、青少年和中青年中开展肺通气功能检查,具有识别肺发育不良、生命晚期进展为慢阻肺或其他慢性疾病风险的潜力,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 。
诊断标准历经多次变迁GOLD 2024 将慢阻肺诊断标准确定为:根据其定义、危险因素,肺通气功能检查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 1 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0.7,提示存在持续气流受限除外其他疾病即确诊慢阻肺。
从最早的GOLD 2001至今肺功能指标的临界值没有明显变化,虽然其中也讨论过使用其正常值下限和Z 值(原始分数值高于或低于所测量的平均值的标准差数)的优缺点,以及早在GOLD 2011 就提到应用固定值可能导致健康老年人被过度诊断 。但因为肺通气功能诊断慢阻肺只是临床建立的一个参数,附加参数是症状和其他危险因素,GOLD 还是更倾向于使用固定比值 。
GOLD 2024 较之前还增加了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的肺通气功能检查的说明 ,如果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肺通气功能结果未显示气道阻塞,则无需进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肺通气功能检查,除非该患者在临床上高度怀疑慢阻肺。
评估与分级
从第一版GOLD 发展至今,肺通气功能检查在慢阻肺病情评估与分级中的作用始终重要,气流受限严重程度分级虽然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对其临界值的划分基本一致。
GOLD 2024 病理生理部分新增了肺过度充气章节,肺过度充气指肺内的气体容积与正常值相比在自然呼气末增加。慢阻肺患者从疾病早期开始特别是运动时(动态过度充气)便表现出气体陷闭(残气容积增加),并随着气流阻塞恶化而发生静态过度充气(肺总量增加)。在中重度阻塞患者中,与FEV 1 相比,患者动态过度充气水平与弥散能力受损和小气道阻塞严重程度以及对运动的更高通气反应的相关性更密切。
GOLD 2024 推荐对于任何症状与气流阻塞程度不成比例的患者,应测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作为肺通气功能检查信息的补充。因为DLco% 预计值<60% 与症状增加、运动能力下降、健康状况恶化以及死亡风险增加相关,与气流阻塞严重程度无关。此外,在慢阻肺患者中,较低的DLco 值有助于甄别不宜进行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因此DLco可有助于早期识别慢阻肺高危人群,并辅助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
指导治疗决策
GOLD 2024 指出初始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ABE 分组情况进行选择。如果患者的症状和气流受限程度之间存在重大差异,则需进行更详细的评估,但不再建议评估气流阻塞的可逆性程度以指导治疗决策 。
肺功能检查也参与了慢阻肺患者手术治疗决策。GOLD 2024 指出所有将进行肺减容术的慢阻肺患者均应接受全套肺功能检查,研究证实在FEV 1%预计值≤ 20% 且为均质性肺气肿, 或DLco% 预计值≤ 20% 的重度肺气肿患者中,肺减容术导致的死亡率高于药物治疗。
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
GOLD 2024 建议在慢阻肺稳定期管理期间,应至少每年重复进行肺功能检查, 以识别FEV1 快速下降。GOLD 2021 首次提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发期间,肺通气功能检查应仅限于紧急或必要时以诊断慢阻肺和评估肺功能状态以确定手术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