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一种常见慢性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近些年受饮食、环境等因素影响,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高血压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一般早期无症状,往往在体检测血压发现或因突发事件而确诊,该病会悄悄地损伤我们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继而引起脑卒中、心衰、心肌梗死、肾衰等并发症,对生命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目前对于高血压的病因尚未明确,考虑其病因为多因素,尤其是遗传因素和其他相关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有高血压家族史、喜欢高盐低钾饮食、精神压力大、超重/ 肥胖、吸烟酗酒、日常缺乏运动等人群更容易发生高血压,若患者对此采取不重视的态度,那么血管壁
长期受到过高压力影响,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高血压的西医治疗方法
西医对于高血压主要是采用药物降压治疗,常用的降压药物有利尿剂(代表药物有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等)、钙拮抗剂(代表药物有氨氯地平、硝苯地平等)、β 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有阿替洛尔、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代表药物厄贝
沙坦、缬沙坦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常用的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及单片复方制剂(代表药物有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等)。
西医治疗的优点就是降压效果快,可在短时间内让患者的血压恢复到稳定水平,以减轻对各组织器官的损伤,可在患者病发时为其赢得抢救时间,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利尿剂易出现低钾血症,钙拮抗剂易出现心慌、面部潮红,β 受体阻滞剂会使心率减慢,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会出现高钾,故可以根据自身疾病的情况选择降压药;单片复方制剂可以避免一些药物副作用产生,提高降压药物疗效,保护脏器功能。
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将高血压归属于“眩晕”“头痛”“肝风”等范畴,其发生主要和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久病过劳有关,患者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紊乱,阴阳失去平衡,以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表现。
中医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先采用望闻问切四诊,后辨明表里阴阳寒热虚实八纲,最后辨证施治。
中医将高血压分为大致六个证型:
(1)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应通过平肝潜阳来予以医治,推荐方剂为天麻钩藤饮。
(2)若为阴阳两虚型高血压应予以调补阴阳,滋阴育阳,推荐方剂为地黄饮子加减。
(3)对于气血亏虚型高血压患者应以补养气血、健脾安神为治疗原则,常用方剂为生脉散加减。
(4)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患者治疗应以滋养肝肾、育阴潜阳为主,可予以六味地黄丸治疗。
(5)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患者应以除湿豁痰、宣窍通络为主,可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
(6)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应通过滋养肝肾来恢复身体健康,可采用药物有知柏地黄丸。
采用中医降血压,可在受损器官逆转恢复方面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中医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可以起到整体调节的作用,但是降血压的速度会慢一些。除了中药治疗之外,患者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等方式来辅助降低血压。
中医和西医治疗高血压各有优势,我们可以通过西医来改善血管扩张能力,提升血管疏通能力,更快地实现血压控制;采用中医来调理患者脏腑代谢,减轻临床症状,维持病情稳定,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来达到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