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6-13 总第84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6-13 总第840期
返回上层

总第840期

新闻

标题导航

将健康多元要素融入医学

发布时间:2024-06-13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 记者 杨瑞静  阅读: 5555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医师报讯 ( 融媒体记者 杨瑞静)6 月7 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办的《失信医疗》读书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师生、书友齐聚一堂, 围绕着《失信医疗》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交流阅读体会与延伸思考。

   《失信医疗》一书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前副院长罗伯特·M. 卡普兰所著, 旨在揭示美国医疗体系中存在的“ 技术好、花钱多、效益差”

复杂现象, 并倡导将人类健康的多元要素融入医学领域之中。

    作为该书的中文译者,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博士梁佳媛在谈及翻译此书的初衷时表示,希望为读者提供认知与理论上的启迪, 帮助他们从美国医疗案例中汲取经验, 以更多元视角考察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现行模式, 进而做出更为合理的发展规划。

                                                                               指标异常不等于患病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生物医学信息中心首席科学家唐金陵敏锐地指出,对生物学模式过度依赖,是现代医学的普遍问题。“这种模式主要侧重于在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而忽视了过去在卫生社会决定因素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模式,即通过改变社会现象

来提升健康水平。”他提到,健康不仅仅取决于诊断和治疗,同样受到社会环境和个体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许多诊断和治疗决策基于测量结果,将某些指标视为异常并进行治疗。在唐金陵看来,这些所谓的“异常”在传统意义上并非疾病,仅是测量结果的偏差。针对这些偏差的治疗往往并未显著延长寿命或提高健康水平,这揭示了现代医学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越来越倾向于针对测量结果进行干预。

     “走在前面的,不一定都是引路人;即便是引路人,后行者也不能盲目地照搬经验。”唐金陵说。

                                                                                    借鉴与反思

     本末倒置的医疗卫生策略,终使美国在全民健康的道路上远离其理想目标。《失信医疗》以详尽数据与案例说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美国对健康概念的误解,过分强调和依赖医疗,而严重忽视社会因素、个人行为因素对健康的重大影响。

     北京大学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世界卫生组织前助理总干事任明辉指出,翻译《失信医疗》一类的书,是希望从美国卫生医疗的反思来看待如何更好地深化我国卫生体制改革,让健康中国真正走向明天。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则强调了要树立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道路自信。从《失信医疗》中, 黄心宇看到了三点启示: 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应保持好自身优势, 有选择地去借鉴各种“ 经验”和“ 模式”, 梳理一个有限目标并逐步推进。

A-p002-N60019-1-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