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6-13 总第840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6-13 总第840期
返回上层

总第840期

药学专栏

标题导航

药物临床评价与研究是医学科学的重要一环

发布时间:2024-06-13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 者 王璐  阅读: 822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王璐)6 月8 日是中国端午假期首日,各地景区爆满、人头攒动;是高考考场外充满期待与欢腾的时刻。而在长沙的一处会场里,广大药学领域权威专家齐聚一堂,会场上也是人头攒动、讨论热烈,在这里召开的即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办学110 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第七届药物临床评价与研究学术论坛暨2024 年湖南省医院学会药事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院长江泓教授主持开幕式。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党委书记何庆南教授致辞中介绍,得益于国内外、省内外领导专家的支持,以及几届药学人的奋斗和发展,湘雅三院的药学部得到长足发展。而此次大家汇聚于此,就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湖南省药学会李焕德理事长表示,药物临床评价与研究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医药科技进步和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支持。近年来广大药学同行一直致力于推动药物临床研究和发展,不断地探索新理论、新技术,为提升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使用的规范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能通过此次论坛的召开,助力药物临床评价与研究事业再迈新台阶。

     湖南省医院协会陈卫红会长表达了对药学学科发展的四个愿景:一是推出一些卓有成效的调研报告,推动临床药事发展研究;二是临床药师深入临床指导医生合理用药;三是推动医药合作发展;四是及时分享和宣传药学领域的优秀经验和成果。

     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湘雅医学院院长、芙蓉实验室主任陈翔教授强调,在临床医疗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药物疗效得到有效发挥是大家共同思索的问题,也正是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大家关注到了药物应用之间的种族差异,众多药物使用过程中卫生经济学上的差异……“但还应关注到的是,有待于我们解决的科学问题还有很多。相信在与会专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为药物的临床评价找到一条新途径、新方法。”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玉,湖南省药师协会会长欧阳冬生、湖南省高血压研究中心主任袁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左笑丛,湖南省临床用药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刘世坤以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药学部副主任(主持工作)彭向东等出席了开幕式。

1719016103608.png

分论坛

                                                                                      转型跨越 “药”赢未来

      针对真实世界研究与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与合理应用、重症药学与营养质量管理等话题的论坛。

                                                                                            “药”有所依

                                                                                   真实世界提供强劲用药依据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和药品供应保障各环节信息开展药品实际应用综合分析,为完善国家药物政策、保障临床基本用药供应与合理使用提供循证证据和专业支撑。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赵琨主任、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左笑丛教授等专家就如何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以及相关药物治疗最新进展和研究实践等话题在分论坛一进行分享。

                                                                                          “药”有所管

                                                                                    深入临床推进合理用药

     随着DRG/DIP 医保支付改革政策的推进,药学部门如何更好满足临床用药可及性,保障患者用药需求和用药安全成为众多医院思考的课题。为此,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彭向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史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国辉教授、浙江省人民医院黄萍教授等共聚一堂,就肿瘤药物的临床药学实践、综合评价等话题在论坛二展开讨论。

                                                                                         “药”有所得

                                                                                      加强亚专科探索

     要想让药师成长为医疗团队的核心成员,就应当加强各个亚专科建设。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裴奇教授、金萍教授以及广东省人民医院曾英彤教授等共聚分论坛三,就重症药学与营养治疗管理的话题展开讨论与交流。

                                                                                  1719016559092.png

主旨报告

                                                                                            周宏灏院士

                                                                                 共话药物基因组学前世与今生

                                                      1719016685249.png

       我和我的团队就是围绕着这张图片,奋斗了40多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宏灏如是说。有关药物组学研究的前世今生便如画卷般在大家面前徐徐展开。

     “ 过去全球都是同样一个药物使用同一个剂量。”然而经过大量的研究和经验总结,周宏灏院士及其团队证实了药物反应存在着种族上的差异,并对全球临床药物应用产生了极大影响。

     “当我们再进一步研究的过程中,群体差异源于不同的群体当中的个体差异的基因突变的总和,随之我们提出了基因导向的个体化药物治疗。”

      周宏灏院士着重强调了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学之间的同一性。精准医学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就是个体基因的变异。“一旦脱离开基因变异这一内容,那么我就不认为它属于精准医学的模式。”值得欣慰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们得以看到越来越多基于遗传药理学的精准医学的应用出现在临床,诸如精准选药和定量、靶向治疗、精准诊断或分层、遗传病级联筛查等。

      由于高通量测序的快速进展和广泛采用,生物医学研究已进入大规模组学数据时代。因此遗传药理学也进入到组学时代。无论是在帕金森分子机制的研究中,还是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预测中,我们都能看到组学研究的身影。周院士直言:“即便如此,我们未来仍

有很多内容亟待完善:一是基于大规模样本和数据的多中心合作;二是为了切实推动多中心合作的落实,数据标准化和数据共享是重要基础;三是通过计算模型的开发应用完成组学研究的深度挖掘;四是探寻诸如单细胞组学、放射组学、临床表型组学等更多组学、更深入的多级分析。”

      各组学的平行研究通过不同的层面研究个体的生物学过程,但必须要注意到的是,各种生物层间还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多组学研究也应运而生。

     “即便如此,其仍不能解决细胞内相互作用的问题,如果能从细胞的立体多维角度来阐释我们的生命现象,就需要一种新

的医学模式。”周院士解释,空间组学的提出则可以在空间维度上理解生物过程,阐明肿瘤异质性与微环境、神经疾病机制、生物体发育等生物学问题。“尽管其同样尚有局限,但无可质疑的是,空间组学必定会引领一个全新的药物研发革命和治疗模式的转变。”

B-p005-N60019-1-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