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蹉跎,我们能留得住心态,却留不住松齿。在口腔修复门诊,我遇到过形形色色的老年患者。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许多病历之外的难忘经历。
还记得一位七十多岁的老者,他挂的是我的特需专家号,费用比较高。他女儿陪他来时,他似乎对北京协和医院充满期待,不过二人都神情严肃,充满焦虑。
老先生原来是某中学校长,教化学的,因此对假牙金属与树脂材质有着专业的理解,也提出了很高深的问题。我惊奇地发现老校长嘴里有一副假牙,是在其他医院刚做的,而且他以前做过好多副这样的义齿,但没有一副义齿让他满意。
我仔细检查了他的假牙, 判定假牙没有太大问题,于是耐心地向老校长说明假牙需要慢慢适应,不必再重做。老校长说相信北京协和医院能做得更好, 花多少钱都没关系。而我笑着告诉他,这不是花钱的问题,也不是医院的选择问题。我希望他放下思想包袱,接受他的新牙齿,说:“如果今天晚上有人请您吃大餐,您出席宴会看到满桌的美食,一定胃口大开,吃得开心满意,肯定不在乎假牙好不好用。老校长听完哈哈大笑起来,他的眼睛发亮,似乎想起了许多往事,但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头感谢我,并且告诉我因为糖尿病,他的饮食控制可能太严格了。他女儿看上去也如释重负,随后满意地离开了。
我身边的进修医生对我说:“您花了很多时间,一分钱没收,还不如满足他,再做一副牙给他。”我解释说:“虽然零收人,但患者焦虑度下降了,这才是北京协和医院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