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近年来,太极拳做为一种养生保健也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尤其在中风病人的预防和康复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太极拳在中风预防中的应用
太极拳对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治疗有一定疗效,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中风的发生或者复发。但是,当这些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用药物治疗时,则应当使用药物,切不可完全用太极拳来替代药物。
太极拳治疗高血压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动作柔和,使全身肌肉、血管放松,通过连续不断的旋转运动,对全身的皮下血管起到良性的按摩效果,长期坚持能够有效舒张血管,降低血压。同时,练太极拳时用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心境宁静,能有效缓解精神压力,有助于血压下降。
太极拳治疗糖尿病 研究发现坚持练太极拳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而且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较低。尤其是对胰岛素抵抗较严重的肥胖2 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功能、提高胰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马来西亚的一项调查显示,患者在完成12 周的太极拳练习后,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浓度水平显著降低。
太极拳治疗高脂血症 太极拳作为有氧运动能够促进能量消耗,增加脂肪燃烧,降低游离脂肪酸及血浆甘油三酯水平。同时能有效地改善血浆脂蛋白的成分,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增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防止动脉硬化及预防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太极拳治疗肥胖症 太极拳练习能够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组织,从而吸收转化为能量以供身体所需,被称为" 不流汗的减肥"运动。除此之外,很多肥胖由于内分泌失调引起,太极拳能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有效缓解内分泌失调等症状,达到减肥目的。
太极拳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
太极拳具有改善平衡功能、防止跌倒、提高步行能力及改善步态等作用,同时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改善动作的协调性、提高行动能力和抗外部干扰的能力。大量国内外研究表明太极拳对于改善中风患者的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都有明显效果,而且有助于中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康复,已成为中风患者康复的最佳手段之一。
太极拳治疗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 太极拳运动能够活动筋骨、疏通气血,同时注重意念锻炼、结合外形伸拉运动和深呼吸,对中风后肢体活动障碍具有一定康复治疗作用。轮椅太极拳是由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管理中心专门为下肢残疾的人群设计的,将太极拳动作融入到轮椅运动中,特别适合于肢体瘫痪不能站立活动的中风患者。
太极拳提高中风后平衡功能 太极拳在提高人体平衡功能方面有很好的效果。香港医院曾对136 个病例分成2 组进行为期半年的研究,发现中风后练太级拳的患者不仅平衡能力得到了提高,偏瘫情况也好于没有练习的患者。编者在20 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中风患者经
过太极拳锻炼收到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太极拳治疗肩手综合征 太极拳是腿、腰、背、肩、臂协调的周身运动,起于足,扭转于腰,行于手指,在腰腿的带动下,肩部进行柔和缓慢的回旋缠绕运动,能有效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功能,对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有非常显著的疗效。
太极拳治疗中风后抑郁 有助于患者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通过身心放松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有效改善中风后焦虑。太极拳要求动作轻松,缓慢柔和,能够调节人体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促进人体分泌内啡肽、多巴胺和血清素,产生宁静愉悦的心境。太极拳注重利用意念缓解抑郁状态。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精神病学的研究者们通过对112 位60 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后发现,10 周后在服用抗抑郁药物与
练太极拳相结合的参与者中,65%的老人的抑郁症得到了有效缓解。
太极拳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 太极拳通过意念集中训练能够改善大脑局部血液循环和脑灌注,使海马周边神经细胞数量增多,提高海马机能,提高记忆力和形成高层次的的整合思维,有助于修复和改善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从而改善中风后痴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