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3-21 总第82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3-21 总第829期
返回上层

总第829期

发布时间:2024-03-21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十大医学先驱

发布时间:2024-03-21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者 欣闻  阅读: 5889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他们是新中国医学领域的 国 缔造者,在他们的努力下,我的 医 学 从 无 到 有 、 从 弱 到 强 , 医 是丰硕的医学成果,还有热爱 他们为中国医学界留下的不仅 学 事 业 、 关 心 患 者 的 高 尚 品 德 。 他 们 是 中 国 医 学 的 先 驱 , 其 事 迹 将 永 载 史 册。

                                                                 邝安堃   拓宽内分泌学科边界 中西医结合研究开拓者

     “闯出一条前人没走过的道路”,是他 留法归国时立下的豪言壮志,此后,他在新 中国的医学发展史上构画了无数闪耀的篇章。

     他是世界上最先发现异烟肼引起男性乳房 增大的学者之一;他带领团队诊断并治愈了我 国第一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他先后创立了 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和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 并主编《临床内分泌学》《实用内科手册》等专著。 他还是新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之 一,是世界上第一个“阳虚”动物模型研制成 功者,首次用现代医学的方法证实了中医的阴 阳拮抗理论。

     他就是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副院长、上海交通 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原大内科主任邝安堃。

                                                                      毕华德  著书开班创建学会 现代眼科学奠基人

      他一心推动现代眼科学知识在中国传播,在彼 时医院完全以英文为工作用语的环境下,协助开办 眼科医师进修班,并协助译出《梅氏眼科学》为教材, 其后又编译《眼屈光学》,二者成为在中国流传最早、 最广的眼科书籍。 

   他创办全国第一所眼科学会——北平眼科学会, 并任会长。新中国成立后,他编写教材,设计制造教 具,开办眼科进修班,为在短期内普及和提高中国眼 科学水平作出贡献。他创刊《中华眼科杂志》,打造 中国最早的专科杂志之一,从此中国有了用本国文字 书写的眼科杂志。 

   他就是中国现代眼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北京协和 医学院毕华德。

                                                                          张汇泉  探秘生命的最小单元 创建中国胚胎学大世界

      动荡年代,他立志学医,以期解救病痛与水火之中的父 老乡亲。结束齐鲁大学医学院七年的本科学习后,他赴美学 习先进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知识,从生命的最小单元溯本寻源。 

    留美归来,他设计制造了系统、完整的胚胎学教学模具, 建立了胚胎标本室,为我国胚胎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先后撰写了《胚胎图谱》《组织胚胎学》《胚胎学》《组 织学》《人体畸形学》等著作,其中多部被原卫生部列为全 国医学院校通用教材。 

    他就是中国胚胎学奠基人、原齐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张汇泉。

                                                                        吴达表  以根除肺痨为己任 吴达表 创立结核病学分会

    “以冀早日根除吾国之肺痨”,1937 年,他作为首任会长, 在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成立大会上明确了学会宗旨,即团 结一切力量,对抗彼时全国最主要传染病——结核病。 

    他曾主编《肺病概说》,向肺病领域医师及公众普及肺病 防治相关知识;他曾任原上海澄衷疗养院总务主任和原庐山中 华普仁医院名誉院长,为解除肺病患者病痛作出重要贡献。 

    他就是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首任会长、香港医学会原会 长吴达表。

                                                                       沈其震   创建中国人民军队卫生事业 沈其震 奠基新中国医学科学事业

    他是中国人民军队卫生事业的创建人之一。他筹建了新四军军 医处并任处长,守卫人民军队的生命安全;他任中央军委卫生部第一 副部长期间,募集医药器材,为解放区输送大批急需物资,动员大批 科技人员到解放区工作。 

    他也是新中国医学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他打破西 方禁运,从国外采购了一大批发展现代科学所急需的各种精密仪器、 稀有金属、先进设备,推动科研进步;他领衔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抗菌素 研究所,为我国抗生素事业奠基。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首任院长沈其震。

                                                                   杨振华  一把柳叶刀救死扶伤 一颗赤子心教书育人

       “祖国需要我”的召唤让他同妻子带着 仅两个月大的孩子横渡太平洋回到祖国。抗 美援朝战场上,他作为四川省赴朝手术队副 队长,在战火中没日没夜地用手中的柳叶刀 与死神争夺伤员的生命。他创建华西医院胸 外科,编写《急诊手册》,开办医学英语班, 培养研究生……将毕生心血献给了他所挚爱的 临床医学和教书育人事业。 

    如今,他的完整骨架屹立于华西解剖实验 楼大厅中央,实现了他的遗愿:将遗体捐献给 母校,作为医学研究之用,最后制成骨架,将 自己全部贡献给国家的医学事业。

     他就是华西医院胸外科创建人、原华西大学 医学院院长杨振华。

                                                                        周泽昭   枪林弹雨中守护生命 年近花甲时艰苦创校 

     在抗日战争中,他冒着枪林弹雨,全力投入战 地救护,编印《救护手册》《战争毒气病的病理治疗》 《战争外科学》;他历任中央医院院长、北京医院 院长,为中央领导人的保健工作和培训全军医学干 部作出重要贡献;年近花甲,他调任重庆医学院院长, 积极开展教学、医疗、科研三结合,重视基础学科与 临床学科的有机联系,提出增设新兴和边缘学科,扩 大科系等长远计划,全力提升学校教学、医疗质量。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原重庆医学院院长、北 京医院原院长周泽昭。

                                                                         钟惠澜   消灭黑热病 开创我国热带医学研究

    他推翻彼时国际黑热病权威学者认为中国的黑热病与 狗无关的论断,用科学证据证实,狗的黑热病病原体可致病, 并首先提出骨髓穿刺法,发明了新的黑热病补体结合试验 粉剂抗原,同时提出防治黑热病综合措施,使黑热病绝迹。

    他主编我国第一部热带医学领域巨著——《热带医 学》,为热带医学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科学资料;他创立 中国第一所研究热带病的科研机构——北京热带医学研究 所并任所长,组建热带医学研究队伍。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原所长 钟惠澜。

                                                                             徐诵明  开创中国病理学先河 中国医学教育丰碑

    他率先从日本引进了病理学,在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北 京大学医学部前身)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主办的我国首个病理 学教研室并担任主任;他编译《病理学》专著,并审定了病理 学的中文名词,如“血栓”,开创了用中文讲授西方医学的先河。

     他历任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同济大学校长兼医学院 院长、沈阳医学院院长,提出医务要服务于大众,希望通过医 学教育改变中国的面貌。他规划了全国医药院校的建设发展、 招生规模,使新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他就是原国立北平大学医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原校长兼医学 院原院长徐诵明。

                                                                         萧元定   中国外科“四把金刀”之一 战火中救助民众

    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湘雅医科大学支援抗日华北医疗队, 担任第八医疗队队长,赴华北支援抗日军队半年之久。日军侵占 长沙期间,他率领湘雅医学院医护人员及家属,携带医疗器械从 长沙转移至安化,建立临时医院,救助民众。次年他先行回到长沙, 组织对医学院的修复与重建。

     20 世纪 40 年代末,他已在湘雅医院开展乳腺癌根治术、结肠 癌切除术、胆囊摘除术、脾切除术、关节成型术、前列腺摘除术等 外科手术,赢得中国外科“四把金刀”之一的美誉。 

    他就是湘雅医学院、湘雅医院原院长萧元定。

p0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