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3-21 总第82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3-21 总第829期
返回上层

总第829期

发布时间:2024-03-21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十大医学贡献专家

发布时间:2024-03-21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者 欣闻   阅读: 8253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他们深耕临床,造福万千 患者;他们醉心科研 ,攻克疑 术 心沥血;他们在疾病诊疗新技 为推动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呕 难危重病症;他们敏于创新, 、 学 科 发 展 创 新 等 方 面 作 出 了 卓 越 贡 献 。

                                                                   马军  五十载杏林 血液病“黄金圣斗士”

   他是国内血液学领域第二代和第三代的 桥接医生,经历了大半部血液学的历史。他 放弃留在国外工作的机会,回到东北参与创 办了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他最早将三氧 化二砷疗法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型白血病,也是 全世界治疗 M3 型白血病最多的医生。

    五十载风雨行医路,他始终秉承着“医患 一家,医药一家,医政一家”,三“家”一体, 为恶性血液病患者竭尽全力维护生命和健康。 他常说:“以医德、技术,以行善为主来救病人, 能救多少救多少,这就是我的平常心。”

    他就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监事会监事长、哈 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

                                                                       母义明   糖尿病防治 科研与科普并行

   他从事内分泌临床工作 40 年,主编或副主编 多个内分泌领域疾病的临床路径,牵头制定糖尿病 和内分泌疾病治疗的中国专家指南和共识。在糖尿 病、发育和性腺疾病、肾上腺和垂体疾病等治疗领 域享有盛誉。近 15 年来,他致力于干细胞治疗糖尿 病及其并发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并获得突破性成果。

    他深知提高国人血糖达标率,最根本的是要提 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并将正确的理念传达给患者, 因此,他进行了大量糖尿病及内分泌慢性疾病的科 普宣传,在央视、各大卫视和新媒体端开展科普讲座 250 余场,帮助老百姓了解疾病、管理疾病。

     他就是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会长、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

                                                                        狄文   以行动诠释妇产科好医生的内涵

    他从医三十多年,矢志不渝地将患者健康和幸福感放 在首位,以行动诠释着好医生的内涵。早在 20 世纪 80 年 代他就专注于“妊娠合并 SLE”这一临床“禁区”,其突破 性成果被专家评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治疗成功率逾 90%。他致力于妇科肿瘤个体化、规范化管理,组建的妇科肿 瘤 MDT 诊治中心已成为国家 MDT 示范单位。他积极投身教 学改革,首创了 3“O”教学理念及“BLOOM立体教学体系”, 完善了妇产科学教材体系建设。

    他长期致力于医学科普工作,创建公众号,创作科普作品 500 余件,获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奖一等奖。

    他就是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 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席专家狄文。

                                                                    张博恒   致力肝癌早筛早诊早治 提升区域肝癌防控能力

    他深耕肝癌防治领域 30余年,带领团队围绕原发性肝癌的早筛 早诊早治、肝癌微创治疗、分子靶向和肝癌免疫治疗等领域进行了 前沿探索,致力推动肝癌精准化治疗,打造肝癌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针对闽南地区肝癌患者疾病谱,他在厦牵头建立了一套适合 本地经济文化的肝癌高危对象标准和筛查技术,开展了肝细胞癌 全生命周期精准诊疗与评估体系的规范化建设,制定了“三甲医院社区医院 - 患者”三位一体的诊疗分级示范模式,有效提升了区域 肝癌综合防治水平,更好地服务基层百姓。

    他就是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 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党委书记张博恒。

                                                                        周建新  打造全流程急危重症救治体系

     他从事危重症医学临床与科研 30 余年,在神经危重患者镇静镇痛 和呼吸衰竭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自 2003 年非典疫情开始,作为北 京市和国家卫健委危重症医学专家,他参加了汶川地震、昭通地震、杭 州公交爆炸、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以及 H1N1 和 H7N9 流感等历次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他致力于探索全流程急诊急救体系的建设, 

   他常说:“研究成果的发表,能产生效益的并不是文章本身,而是文 章中包含的方法、理念、流程被真正运用到临床实际,让患者获益才是终点。” 

    他就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 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院长周建新。

                                                                   姚尚龙  德艺双馨 情系“醉”基层

     他是麻醉界的学术引领者,不断开拓创新, 取得了诸多实效性成果。致力于围术期肺保护研 究,率先提出促进炎症消退肺保护策略,探索分 娩镇痛中国方案推广应用,获省部级一、二、三 等奖10余项。致力于临床转化,潜心研究20余载, 著书立传 30余部,培养博、硕士研究生 200余名。 

   他又是一名“医疗扶贫专家”,是中国消除 贫困奖感动奖的获得者。从 2005 年起,他坚持到 最基层最偏远的地方医院去帮扶,为当地打造了 一支又一支带不走的“协和医疗队”。他怀揣医者 大爱,走进无数因灾难而恐惧的人心里,用无疆的 大爱和精湛的技艺让灾区人民看到希望。 

    他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 院原副院长、麻醉科主任姚尚龙。

                                                                     梁军   聚焦肿瘤 精准诊疗和创新转化

     他从事肿瘤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逾 30 年, 参与制定了多部国内肿瘤诊治指南或专家共识,牵 头或参与数十项临床试验研究,为中国肿瘤患者的 临床诊治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他致力于研究应用高水平的分子和基因检测技 术实施精准诊疗,并实现创新技术转化。近年来, 他聚焦肝癌靶向治疗的临床瓶颈耐药问题,积极开展 新靶点研究,发表高水平研究论著多篇。他带领团队 针对肝癌高频突变的抑癌基因,探索其失活后的生存 依赖机制和治疗脆性,并提出靶向治疗策略,为基于 分子分型的肝癌药物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线索。 

    他就是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梁军。

                                                                          商学军  中西医结合 让中国男科走向世界

    他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在男性健 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领域有深入研究和丰富 的临床经验,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项。针对不 孕不育的全球性社会问题,他牵头发起中国男性生殖相 关基因数据库建设,开展世界最大规模的男性生殖相关基 因筛查与诊断真实世界研究项目。 

    他注重“中西并重”,力争将祖国医学在男科领域发 扬光大,走向世界。重视临床经验的成果转化,结合临床 实践,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学科以外,他 积极推动男科科普教育,力求改变男科“小广告”乱象。

    他就是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 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泌尿外科商学军。

                                                                        程雷  多学科融合 推动过敏性疾病规范诊疗

    他牵头或参与制定了“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儿 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过敏医学装备应用实践指南” 等多部中英文临床指南,领衔制定了过敏性疾病治疗的首个团 标《皮下注射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的标准操作程序》, 为规范化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他认为,变态反应学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范,积极推动耳 鼻喉科、儿科、呼吸科、皮肤科等 MDT 团队的多学科合作,以 及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协同发展,为广大过敏性疾病患者做好 精准医疗服务。 

       他就是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南京医科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过敏诊疗中心主任程雷。

                                                                         缪长虹  围术期“幕后英雄”和守护神

   作为一名麻醉医生,他是确保手术安全的卫士和“幕后英雄”, 更是危急时刻力挽狂澜的守护神。他提出优化麻醉策略最大程度降低 对肿瘤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减少肿瘤患者术后转移复发的新 观点。他围绕老年疼痛诊疗的复杂性,发展靶向治疗技术,获 9 项疼痛 诊疗相关软件专利,大幅改善老年患者的镇痛效果。 

   他带领团队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推动麻醉学向高质量发展,并于 2022 年成立“手术麻醉中心”,与外科携手创造了多个“世界首例”“中国首例”“上 海首例”等重大疑难手术的麻醉,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生存率。 

    他就是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会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 院手术麻醉中心主任、麻醉科主任缪长虹。

p00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