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一种腰椎间 盘退行性病变,好发于 20~50 岁中青年, 男性发病率相对高于女性,发病部位以第 4-5 腰椎间盘突出居多,其次是腰 5- 骶 1 椎间盘突出,第 3-4腰椎间盘突出相对少见。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三种类型。
1. 膨出型。表现为椎间盘纤维环有部 分受损,但表层完整,髓核受压而往椎管 内隆起。
2. 突出型。椎间盘纤维环全部受损而破 裂,髓核往椎管凸出,只有后纵韧带或纤维 膜覆盖,表层不平整或者表现为“菜花”状。
3. 脱出型。破裂突出椎间盘组织脱入 椎管或游离。此型可引起神经根、马尾神 经等不同程度症状。
典型症状
传统中医学理论,将腰椎间盘突出症 纳入“腰痛”“痹症”等范畴。中医学认为, 该症主要与感受外邪、跌打损伤、劳欲过 度等因素有关。腰痛伴坐骨神经痛是其主 要的临床症状。腰痛一般限于腰骶附近, 棘突间会有明显的深压痛,并往下肢放射; 坐骨神经痛多是单侧,会沿患侧大腿后侧 往下放射到小腿外侧。在咳嗽、步行、弯 腰等牵拉动作可使疼痛加剧。疼痛多是间 歇性,休息后可明显减轻,但轻微损伤后 复发。其疼痛主要有以下证型:
1. 寒湿型,既往腰部受寒病史,阴雨 天气证候加重,腰部会有冰凉刺疼、酸麻 感,重者腰肌痉挛、僵硬,甚至臀、腿会 有疼痛症状。
2. 瘀血型,既往腰部旧伤或劳损史, 久坐加重,腰部两边的肌肉又明显僵硬感, 疼痛位固定。
3. 肾虚型,腰眼部位(肾区)会隐隐 发痛,发病缓,以酸胀为主,反复发作, 身体困倦乏力,容易疲劳。
4. 湿热型,腰痛表现为重着而灼热, 在暑湿阴天患者症状加重,身体困重,小 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中医针灸疗法
针法
1. 毫针疗法:腰痛针刺治疗宜遵循疏 经活血、益肾健脾之原则。选肾俞、大肠 俞、秩边、环跳、承扶、委中、阳陵泉等 穴,如腰部疼痛明显可在腰部压痛点上针 刺,并配合选取气海俞、上髎、次髎等穴 位;如果大腿前面疼痛明显,可以配合选 取风市、犊鼻等穴;小腿疼痛明显配合选 取飞扬、承山、昆仑等穴。在针刺环跳、 承扶穴时,如出现明显向下肢放射触电感, 则疗效更佳。
2. 耳针疗法: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 的一些特定区域。《灵枢 . 口问》云:“耳者, 宗脉之所聚”,因此耳朵与经络关系密切, 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循行路径都直接或间 接与耳朵相联系。腰痛耳针主要选取坐骨、 肾上腺、臀、神门、腰椎、骶椎等耳穴区域, 一般每次选取 3~5 穴。如果害怕针刺,也 可以选用王不留行籽穴位外加胶布贴压, 每天或者隔天治疗一次,10 次为一个疗程。
3. 特殊针法:贺氏三通法,包括温通 法、强通法、微通法,其中温通法即火针法, 选取阿是穴,将烧红火针速刺疾出;强通 法即放血疗法,用一次性采血针在委中快 速点刺出血;微通法即毫针刺,针刺肾俞、 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太溪及腰阳关 等穴位,三法配合,有着确切效果,能快 速缓解腰部疼痛等症状。
灸法
1. 热敏灸是通过热敏反应来刺激和打 通经络,促气血运行,使热效应到病患处。 相比传统的温和灸,该方法可在局部、表 面表现出不同的热感反应。其具有扩热、 传热等特征,在配合针刺,能有效提升疗效。
2. 动力灸法是将艾灸、推拿、中药结 合的艾灸疗法,在进行治疗时先用浸有中 药的薄布包裹住点燃的艾绒,再置于选取 穴位或病患处。其中,所用中药以舒筋活 血类为主。艾灸后对所选取的经络、穴位 适当按压,使药物深入病处,以达改善症 状目的。
3. 百笑灸是应用艾绒、活血化瘀药等 作为基础配方,通过燃烧艾绒,以此产生 的红外线等热能,配合磁铁磁场在人体穴 位的应用,以达到改善疼痛症状的目的。
虽然通过针灸可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 症症状,但要根据患者实际选用得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