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3-21 总第82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3-21 总第829期
返回上层

总第829期

发布时间:2024-03-21

第九届医学家年会(2024)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十大医学创新专家

发布时间:2024-03-21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者 欣闻   阅读: 8657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他们善于发现临床工作中 的 疑 难 问 题 , 攻 坚 克 难 、 敢 于 医 质疑;他们将创新与发展视为 学 的 生 命 力 , 不 遗 余 力 、 勇 永 于创造;他们是推动医学进步不 停 歇 的 发 动 机 。

                                                               尹昌林   守护生命  做疑难危重症的攻坚者

    在生命的战场上,他无畏前行,用专业的 医术和坚定的信念,守护着每一位重症患者的生 命之火。

    他医术精湛、科学施治,救治危重患者超万 例,成功率97%以上,一次次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 他时刻不忘初心,先后参加抗震救灾、援鄂抗疫、 救治中印边境冲突伤员、中外联合军演、载人航天 应急医疗救援、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等重大医疗保障 30 余次,还搭建“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等危 急重症伤病救治平台,他敢于攻坚克难,深入探寻 脓毒症、战创伤救治关键技术,为重症医学发展添 砖加瓦! 

     他就是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 科主任尹昌林。

                                                                  冯靖  行稳致远 创新源于患者需求

     长期奋战在临床一线,他用心聆听每一位 患者的呼吸声,创造性地开拓基于细胞组学的呼 吸介入诊疗体系,实现了“看到即取到;取到即 测到;测到即打到”。该体系平台成为国内外介 入肺脏病诊疗中心的“标准配置”和行业规范。

    在创新的道路上,他开展的多项介入新技术, 全面提高了肺癌早诊早治能力;将介入技术与睡眠 呼吸疾病诊疗相结合,解决广大患者睡眠呼吸障 碍难题;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和技术专利,并 实现高转化率,使众多疑难肺部疾病患者受益。 他深知,唯有创新,才能给患者带来希望;唯有创新,才 能实现梦想。 

    他就是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冯靖。

                                                                         张旻  为自由呼吸护航

    一呼一吸间,承载生命之重。从医二十五载,她以 守护患者自由呼吸为目标,立志以临床研究推动临床诊 疗能力为目标。

    她长期致力于慢性气道疾病的早诊早治和发病机制研 究,以及在感染性疾病的防重症,提高精准治疗能力,牵头 和执笔制定了多部相关指南,提高全国从三级医院到基层医院 多家哮喘诊断能力30%以上,为推动哮喘规范化诊疗贡献力量。 她首创重度哮喘智慧诊疗中心,对于重度哮喘的诊疗可以迅速、 全面及智能化评估和精准治疗。 

    她就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 危重症医学科科主任张旻 。

                                                                           吴琪俊  科学的使者 健康的卫士

    他犹如一位织梦者,将无数个体的生命线索编织成一幅幅生动 的画卷,展现了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路径、影响因素以及演变过程。 

    作为辽宁省应急攻关创新团队的重要成员,他致力于新冠肺炎 流行趋势的模型研究,为决策者提供关键经验和证据。他荣获了辽宁 省委组织部“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并成功跻身 2023 全 球前 2% 顶尖科学家之列,这些荣誉是对他工作努力的肯定,亦是对 他未来科研工作的期许。他是科学的使者,是健康的卫士。他们用智 慧和勇气,守护着人类的生命健康,书写着流行病学的辉煌篇章。        他就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副主 任吴琪俊。

                                                                          李剑明  做最有价值的“幕后”奉献者

   他是放射线的舞者,是生命的探测者。在核医学的领域中,他 运用着无形的射线,探寻着生命的奥秘,守护着患者的健康。他的 身影,总是与精密的仪器相伴,与细微的病变较劲。他细心地操作 着复杂的设备,用射线穿透层层迷雾,捕捉那些隐藏在深处的病魔。 他的眼睛,如同猎鹰般敏锐,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病灶。 

   在近十余年的医学征途中,他专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无创功能影 像诊断,以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学识,为无数患者揭开了心脏病变的 神秘面纱。在冠心病的诊断领域,他犹如敏锐的侦探,用核医学的手 段捕捉心肌缺血的细微变化,精准地进行危险分层。他深入探究冠脉 功能与解剖影像的对比,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他就是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与 PET/CT 中心主任李剑明。

                                                                               林浩添  征服黑暗 做光明守护者

      当手术刀在他的手中舞动时,他仿佛成为 了雕塑家,精心雕琢着患者的眼球,将病痛一一 剔除。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如此精准,每一个眼神 都充满了专注和坚定。 

     作为眼科专家,他凭借出色的科研成果和卓 越的领导力,荣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 军人才。他还兼任亚非眼科学会亚洲办公室主任, 致力于推动国际眼科医学的交流与合作。在科研道 路上,他深耕眼病防治和人工智能诊疗领域并取得 突破成果。面对青少年近视高发的社会问题,他积 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研发出全球首个近视智能预 测系统,开创了基于绿化环境的近视群体防控新模式。

     他就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院长林浩添。

                                                                          贾立群  传承创新谋发展 中西医术驱癌魔

     他在守正创新精神指引下,建立了中医外治肿瘤 并发症技术体系,解决了多种疑难病症,撰写了我国首 部肿瘤外治法专著,并在全国广泛应用与推广,引领了 中医肿瘤专科特色技术的发展。 

    作为中医食管癌协作组组长,他主持并制定了相关 诊治指南,并在肿瘤高发区开展中医舌象在食管癌筛查 早诊治疗决策中的应用,提高食管癌前病变检出率。在此 基础上,他还研制了食管癌前病变阻断药方,降低了食管 癌的发生。他紧跟现代肿瘤学发展,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 肿瘤研究,创新中医药免疫协同防治肿瘤方案,提升了肿 瘤治疗有效率。曾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他就是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贾立群。

                                                                        陶英群  穿梭于生命禁区的勇士

    他穿梭于生死之间,行走在大脑与神经的密林中。 那里是生命的禁区,也是他展现技艺的舞台。他将首创 的“神经外科机器人 DBS 手术技术”推广至国内 100 余 家单位,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为神经外科手术的发 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他提出的《陶氏 DBS 手术评分法》 《机器人校正注册法》等创新方案,解决了 DBS 手术误差、 手术评分与预后预测等系列关键核心问题,填补了国际空 白,入选“2019 年度十大医疗进展 / 成果”。 

    神经外科医生的手指,轻盈而稳定,如同琴师的手指在琴 弦上跳跃。他在微观的世界里,以毫厘之差,决定生死。每一 次手术,都是一次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是对医学的热爱和追求。

    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神经外科陆军专 业技术大校主任医师陶英群。

                                                                        袁红斌  醉心麻醉学 潜心医术道

    33载光阴,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智慧于麻醉事业之中。他深知, 每一次麻醉都是对生命的守护,是对医学责任的担当。他以精湛 的技术、严谨的态度,为无数患者送去了安全与舒适。 

    他在高龄骨科患者、严重颅脑创伤患者手术的麻醉和危重患 者抢救等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造诣。对于危重患者,他更是临 危不乱,以过人的胆识和技艺,成功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他还 是人工智能麻醉创新的积极推动者。他带领团队研发的舰船麻醉机 器人,随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执行国际医疗援助,服务于 当地民众,其精准和安全性广受赞誉。

    他就是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麻醉科主任袁红斌。

                                                                             黄国英  做患儿健康心跳的守护者

    他深耕于先天性心脏病和川崎病等儿童重大疾病的病因学、流行 病学和早期干预研究,为医学界贡献了众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他创 建的国际领先的新生儿先心病双指标筛查方案和筛查干预体系,显著 降低了婴幼儿死亡率,为无数家庭带来了希望和重生。他对围孕期红 细胞叶酸水平与子代先心病发病关系的发现,为先心病的一级预防提供 了重要的参考方法,推动了医学的进步。 

   他还是一位富有远见的医院管理者,在他的带领下,医院在国内外 享有盛誉,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依托单位之一,打造“亚洲一流的儿 童医学中心”是他对国家和患儿的承诺。 

    他就是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院长 黄国英。

p0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