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5-23 总第83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5-23 总第837期
返回上层

总第837期

发布时间:2024-05-23

科普

标题导航

预防骨质疏松还在光补钙?

发布时间:2024-05-23来源:《医师报》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 李春艳 刘 慧 刘武征  阅读: 5037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今天给大家科普一个特别的“杀手”,它善于伪装,悄悄靠近,甚至在你还没意识到它的存在时,就已经“痛下杀手,导致骨折”,而这往往是老年人“最后一次骨折”。它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年人的“隐形杀手”骨质疏松!说到骨质疏松,很多人都存在认知误区,觉得“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是自然现象”,对骨质疏松不当回事,但其实骨质疏松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近些年,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日益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一种由于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的典型症状为乏力、脊柱变形、骨痛等,进而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对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过度防晒、长期缺乏运动,很容易导致人体维生素D 缺乏、钙质吸收减少,进而导致骨质疏松。数据显示, 35 岁以后,人体的骨量开始以每年 0.5%~1% 的速率流失;女性停经后的流失速率甚至可达 2%~3% ;50 岁以上者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可达 50%。

建议采用双能X 线吸收测定法(DAX)测量腰椎、 股骨颈和全髋3 个部位的骨密度。符合下述任意1 项,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1)髋部或椎体脆性骨折;(2)DAX 测量骨密度T值≤- 2.5;(3)骨密度测量符合骨量减少(- 2.5 < T 值<- 1.0) 且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远端发生脆性骨折。脆性骨折是指在轻微外力下或日常活动中即发生骨折。

                                                         为什么吃了钙片还会骨质疏松

补钙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儿童因成长需要补钙、白领为健康保养补钙、中老年人为防止骨质疏松补钙。补钙的现象虽然普遍,但现状却并不乐观。很多人补钙就是喝牛奶、吃钙片。但是半年以后也没有什么效果,其实就是没有把钙补到点子上。很多中老年人坚持补钙却成效不好,可能是因为肠胃虚弱导致营养无法吸收,肝和肾也不能正常运转,久而久之,便会因缺钙而患骨质疏松。

此外,钙虽然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但钙不会自动从血液中沉积或转移到骨骼中,而是需要在某些物质的调节下才能发挥作用,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性激素等。阳光照射、运动、多种生理情况或疾病等均可影响这些激素的产生,同时这些激素也会相互产生影响。

骨质疏松患者应在补钙的同时注意多晒太阳,适量运动,适量补充维生素D,保持人体内分泌平衡。 维生素D 可以自身合成,人体皮肤层里含有一种胆固醇,经阳光照射后就变成了维生素D3。同时,维生素K2 能够活化骨钙素,如果缺乏维生素K2,骨钙素就不能够被激活。如果维生素D 和维生素K2 不足,人体就无法补充到充足的钙质。

                                                            除了补钙还补啥

维生素D 维生素D 是体内钙平衡的重要生物调节因子之一,它参与了骨细胞的增生与分化,骨基质的形成、成熟与钙化,骨质的重吸收等重要的生理过程。相关研究表明:在人体获得的维生素D 中,80% ~ 90% 都来源于晒太阳,皮肤中的7- 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可以转化为维生素D,而剩余的维生素D 则主要是从少量含维生素D 的食物中获得。也就是说,防治骨质疏松要积极晒太阳。

适当晒太阳可以除了帮助机体获取所需的维生素D,促进钙、磷的吸收,预防骨质疏松之外,还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预防小儿佝偻病、软骨病等。老年人晒太阳还可以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增加吞噬细胞活力、加速新陈代谢、调节中枢神经、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皮肤病。此外,晒太阳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从而预防贫血。因此,即使是炎炎烈日,我们也应当有意识地适度接触阳光。如今年轻人办公室办公居多,户外运动量锐减,骨质疏松发病明显有年轻化趋势。为了避免正午直射阳光导致中暑、长斑等情况,可以选择清晨、傍晚等较为凉爽的时间段进行户外活动,即使是20 分钟也能帮助人体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合成维生素D 需要有足够多的皮肤接触阳光,可以露出肘关节、膝关节等关键部位让阳光直射,预防关节炎等疾病。

维生素K 相较于维生素D,大家对维生素K 的了解并不多。维生素K 包括K1、K2、K3、K4。四种维生素K 的化学性质都较稳定,能耐酸、耐热,但对光敏感,也易被碱和紫外线分解。K1、K2 是天然存在的,属于脂溶性维生素,在日常饮食中最常见。维生素K1 缺乏与出血性疾病密切相关,它的缺乏会导致维生素K1 依赖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生成不足,且维生素K 缺乏诱导的异常凝血酶原增加,因此凝血作用的能力大为下降,造成凝血障碍,增加机体出血可能性。维生素K2 是脂溶性的维生素,所以要配合优质的脂肪来帮助其吸收,比如深海鱼油、坚果等,以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吸收转化效果。

此外,有研究表明,运动能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尤其是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但运动预防骨质疏松不能操之过急,适量的运动可以对骨骼生长和发育进行调节,有助于增加骨量,有效改善骨内部的血液循环,提高骨细胞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抑制骨内钙成分的溶解;还可刺激机体分泌雌激素,增加其浓度和骨中的含钙量;增加肌强度、协调性和平衡性,增强机体的灵活性、稳定性,减少跌倒等骨折高危因素的发生率。坚持科学运动不仅能促进人体内血液循环和神经体液调节,还能提高对钙、磷、锰等元素的吸收量,引起骨性结构良性改变。

科普5月23日(新).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