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 5 月17 日~18 日, 中国抗癌协会2024 年肿瘤心理学术年会在青岛开幕。本次年会吸引了国内外肿瘤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分享最新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实践智慧,深入探讨了心理社会肿瘤学的前沿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大会以“身心整合,循证护航”为主题,旨在引导业界同仁紧跟时代步伐,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想交流与碰撞。会议强调,通过AI 技术的赋能,推动心理社会肿瘤学的研究与实践进入全新生态,利用科技力量推动全人照护模式的创新升级。同时,以人文之力创建全人照护的新模式。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中国抗癌协会秘书长赵勇;青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吕富杰;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孔心涓,中国委员会主任委员吴世凯。他们共同认为,应该增强对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支持,用高质量研究证据助力心理社会肿瘤学深入发展,以科技之力推进全人照护模式的革新升级,助力肿瘤心理照护事业,福泽万千患者。开幕式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邱文生教授主持。
主旨报告
近六成癌症患者睡眠质量堪忧
中国澳门大学 项玉涛
循证医学研究显示癌症患者中普遍存在睡眠质量差的问题,但不同研究对其患病率的报道存在较大差异。
项教授的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研究揭示,癌症患者睡眠质量差的总体患病率为57.4%,且癌症患者睡眠质量差的风险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来自中东和北非地区、低收入国家、妇科癌症患者以及采用较低睡眠质量临界值的研究中,睡眠质量差的发生率更为显著,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识别和改善癌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智能化癌症患者管理新路径
重庆医科大学 石丘玲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癌症患者的院外管理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及时获取患者健康状态的变化,预警疾病进展或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已成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患者报告结局(PRO)作为患者对自身健康状态的无解读自评,不仅直接反映患者的主观感受,还是临床评估的重要指标。 报告首次深入探讨了基于智能化系统的PRO 症状监测- 预警- 干预模式的构建、实施及其面临的挑战。
灵性层面的评估与挑战
中国台湾马偕纪念医院 方俊凯
现代癌症医疗照护已经逐渐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身心社灵模式的全人照护。灵性作为西方文明中的一个概念,与宗教紧密相连。在东方,特别是在传统中华文化中,灵性的论述并不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华人没有灵性需求。
为了在临床服务中更好地评估和管理患者的灵性需求,台湾马偕纪念医院通过研究,发展出了“病人灵性安适量表”。报告强调了在癌症诊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适时与适切的灵性照护,这也是高端医疗的重要指标之一。
氢气:抗癌新希望
北京工业大学 马雪梅
近年来对氢气在肿瘤治疗与康复中的潜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氢气展现出强大的抗氧化、抗炎和细胞保护作用,不仅能有效减轻化疗和放疗带来的毒副作用,还可能增强肿瘤细胞对治疗的敏感性。更重要的是,氢气被发现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从而显示出潜在的抗肿瘤效果。
在肿瘤康复阶段,氢气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肿瘤相关的疲劳、恶心等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存质量。此外,研究人员还在进一步探索氢气的生物学作用机理,以期更深入地理解其在肿瘤治疗和康复中的作用,为未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数字化、人工智能引领学科未来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唐丽丽
互联网+、人工智能(AI)+ 的新科技浪潮正在改变着传统行业的发展轨迹,特别是在医学领域,新科技的影响使得中低收入国家心理治疗资源匮乏的困境有望得到突破。
心理社会肿瘤学的数字化发展蕴藏着巨大潜力:电子患者报告结局应用于肿瘤症状管理;可穿戴设备用于监测心理客观数据;基于智能手机的APP 也成为心理干预和肿瘤康复的重要工具;AI 心理疗法的发展更是为未来注入了无限可能,CALM、克服癌症复发恐惧等AI心理疗法的开发,旨在提高这些专业心理治疗的可及性;此外,情感陪伴AI 机器人的出现更是技术与情感融合的标志。
工作坊
向死而生的癌症患者善生之旅
方俊凯教授研发了“LED 癌症末期病人善终观点”的照护模式。工作坊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让每一个参与者能够深入地了解癌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学会如何真正地帮助患者。
带您领略叙事医学的魅力
叙事医学有助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情感共鸣和信任。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郭莉萍教授团队开展的工作坊融合了叙事医学前沿学术成果,系统阐述了叙事医学基本概念的“小红花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