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呈快速增长态势。糖尿病患者日常需要通过药物进行血糖控制,合理用药尤为重要。
坚持个体化原则
糖尿病药物治疗需坚持个体化原则。当前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和口服药物,常见的口服药物有二甲双胍、磺脲类药物、非磺脲类的促泌剂、噻唑烷二酮类、DPP-4 抑制剂等;胰岛素因其作用时间,可分为速效、短效、中效、长效类型。患者需遵医嘱选择药物,肥胖患者适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儿童适宜磺脲类药物,合并心肝肺肾功能受损的患者适用双弧类药物,合并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尽量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物。
合理选择胰岛素
一般情况下,患者的病情不严重,只选择口服药物,血糖过高、病情较为严重,会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可以起到保护胰岛B 细胞的作用,如果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及早使用胰岛素。
规范联合用药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可以联合使用,甚至是多类型药物联合使用,能有效提高降糖效果,但同类型的药物不宜联合使用。患者需遵医嘱。
控制用药剂量
糖尿病患者需要准确选择服药剂量,超量服药并不会使疗效更好,还可能造成身体损伤。如果患者服用磺脲类药物,避免出现低血糖问题,需要从小剂量开始,10~15 天后根据血糖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剂量调整。
不同种类降糖药的服药时间
一般口服降糖药包括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药物、磺脲类药物等。如果是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常在餐时吃好;如果是磺脲类,一般在餐前20~30 min 吃。具体情况:(1)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片、伏格列波糖片、米格列醇片等,通过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的α- 葡萄糖苷酶,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因此这类药在餐时吃好。如果在餐后服用,可能无法起到降糖效果。(2)格列奈类药物:格列奈类包括瑞格列奈片、那格列奈片、米格列奈钙片等,其降糖作用迅速而短暂,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也称餐时血糖调节剂,一般医嘱提示在进餐前15 min 左右吃好,不进餐不服药。(3)磺脲类药物:磺脲类包括格列喹酮片、格列齐特缓释片、格列吡嗪控释片等,大多数磺脲类药物需要30 min 左右才起效,药效高峰一般在服药后2~3 h 出现,建议在餐前20~30 min 吃好。此外,二甲双胍类药物会对肠胃造成刺激,需在餐后服用。
用药方式
部分患者会因片剂口服药物下咽困难,选择用水溶解或掰碎服用。但是不同药物作用部位和药效发挥时间不同,肠溶、长效、缓释等药物,非整片服用会影响治疗效果。长效缓释药物需要缓慢在肠胃中释放药效,才能确保体内药物浓度平衡,保证药效。
加强日常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居家治疗期间,仍需按照规定定时进行血糖监测和记录,便于后续医生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治疗药物。此外,患者还需定期入院复查,及时了解用药效果,避免发生其他糖尿病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