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食管炎症的一种疾病。正常人存在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并能及时清除这些反流物的抗反流机制。其中位于食管与胃连接部的下食管括约肌在抗反流中起到了阀门样的作用,食管体部的有效收缩是清除反流物的关键。
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病,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欧美国家的患病率约为10%~20%, 而亚洲地区患病率约5%,以非糜烂性反流病较多见。
胃灼热 胸骨后烧灼感,常在餐后1 h内出现。
泛酸 胃内容物涌至咽喉或口腔,可伴有酸味。
胸痛 由于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胸部、肩部、颈部等。
吞咽困难 由于食管炎症或痉挛所致。
其他症状 如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咳嗽等。
中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肝气郁结、痰湿内蕴等因素有关。其中,脾胃虚弱是其发病的重要基础。脾胃虚弱导致胃气上逆,食管失去正常的保护作用,从而引发反流症状。此外,肝气郁结、情绪不畅也会影响脾胃功能,进一步加重反流。痰湿内蕴则阻碍气机,影响脾胃升降功能,进而引发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治疗
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重视调理脏腑功能。通过中药治疗,旨在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从而恢复肝、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防止胃酸反流。
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黏膜受损,故在治疗过程中需注重修复损伤组织。中药治疗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具有修复黏膜作用的中药,如白及、三七等。
中药方剂 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不同证型,可选用具有代表性的中成药或草药。如逍遥丸适用于肝胃不和型,左金丸适用于肝火犯胃型,香砂六君子丸适用于脾胃虚弱型等。同时,草药如黄连、吴茱萸等也具有降逆止呕、清肝和胃等功效。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对相关穴位进行刺激,如足三里、中脘、内关等,可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缓解胃食管反流症状。此外,艾灸、拔罐等物理治疗方法也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一定疗效。
饮食调理 中医强调饮食调护在胃食管反流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饥过饱,少吃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可适当食用健脾和胃的食物,如山药、红枣等,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中医专家通过运用上述综合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许多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此外,中药及针灸等治疗方法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安全可靠。
此外,患者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情志调养,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可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进行情志调养。定期检查,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消化系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GERD 等相关疾病。合理用药,如有需要服用药物的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药物对胃肠道产生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