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4-05-23 总第837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4-05-23 总第837期
返回上层

总第837期

科普

标题导航

婴幼儿腹泻诊断思路及营养应对策略

发布时间:2024-05-23来源:《医师报》作者:南宁市武鸣区妇幼保健院 潘灵霞  阅读: 7438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小宝宝拉肚子这件事真的让人很头痛,很多妈妈看到孩子大便稀、形状颜色和平时不太一样、大便次数增加了就会着急,怀疑宝宝是不是腹泻了?一进入夏季,更是稍有吃不对就上吐下泻,因此,难倒了不少宝爸宝妈。婴幼儿腹泻是一类由多病原、多病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在6 个月到2 岁婴幼儿之间的发病率最高,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腹泻分类 从病程上讲,婴幼儿腹泻可以分为:(1)急性腹泻:病程≤ 2 周;(2)迁延性腹泻:病程为2 周~2 个月;(3)慢性腹泻:病程> 2 个月。

     从病因来分,可以分为:(1)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腹泻;(2)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药物性肠炎、

其他综合征、功能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等非感染性腹;其中轮状病毒感染占41.7%、细菌性腹泻占42.5%、消化不良占8.9%、乳糖不耐受占4.5%。肠道感染之所以能导致婴儿腹泻,是由于病毒入侵小肠黏膜绒毛与上皮细胞并复制,造成黏膜受累,绒毛破坏、缩短、肿胀、紊乱并脱落,导致消化吸收面积减少,脂肪、双糖吸收减少以及葡萄糖钠与载体结合偶联转运吸收障碍,造成水样腹泻。感染

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高,且与年龄呈正相关。一般腹泻患儿年龄越小,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越高;腹泻病程越长,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越高。

     此外,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婴儿腹泻。这可能是由于肠道菌群失调,造成肠道碳水化合物代谢降低,未经过发酵的糖类、阳离子和水增加,导致渗透性腹泻;也有可能是由于条件致病菌对抗生素不敏感或耐药细菌的过度增殖,肠道菌群中的条件致病菌直接引起肠道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继发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高,占比55%。不同年龄段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略有不同:< 6 个月为85%、6~12 个月为65%、12~18 个月为40%、18~24 个月为30%。

      牛奶蛋白过敏也会导致婴儿腹泻:(1)IgE 介导的过敏原(如牛奶蛋白)→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组胺→腹泻→肠黏膜受损,

继发乳糖不耐受;(2)非IgE 介导→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5 羟色胺→腹泻→肠黏膜受损,继发乳糖不耐受。

      婴幼儿腹泻诊断及精准治疗的意义(1)乳糖不耐受的误诊可能导致不必要的牛奶限制和不良的营养结果。牛奶蛋白的误诊可能会促使患儿胃肠道和皮肤症状持续,影响生长发育。(2)营养方案中,无乳糖深度水解配方奶普遍高于无乳糖蛋白配方,若患儿无乳糖蛋白过敏而误诊为牛奶蛋白过敏,从而增加家庭经济负担。

      婴儿腹泻病的诊断思路 怀疑细菌/ 病毒感染腹泻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测;怀疑原发性乳糖不耐受接受尿半乳糖测定;怀疑抗生素相关腹泻可以通过半乳糖测定。对于婴幼儿感染性腹泻引发乳糖不耐受,可采用无乳糖配方奶粉。回避乳糖喂养可显著缩短急性腹泻病程,降低治疗的失败率。无乳糖配方奶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患儿3 天后的总体有效率达到97.06%。(1)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母亲严格回避牛奶及含牛奶的食物(2~6周),如症状再次出现,母亲在哺乳期均应食物回避;如症状改善,母亲逐渐加入牛奶(口服食物激发),如果症状未出现,则正常饮食。如症状无改善,母亲饮食回避无效,则暂停母乳,氨基酸配方奶替代或者断掉母乳,氨基酸配方奶替代。(2)混合喂养婴幼儿病情轻中度,则选择深度水解配方奶,如改善则更换部分水解奶,如不耐受则选择氨基酸配方奶。(3)人工喂养婴幼儿,病情重度,则选择氨基酸配方奶,如改善则更换深度水解配方奶,如改善更换部分水解配方奶(回避时间至少2 周),如病情反复母亲严格回避牛奶及含牛奶的食物。

     宝宝腹泻时,要勤换纸尿裤,用温水清洗干净小屁屁,并涂上护臀膏以预防红屁屁。

科普5月23日(新)1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