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一直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是产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尤其是在边远地区、落后地区,产后出血发生率更高,因产后出血死亡的孕产妇更多。
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 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生命危险甚至死亡。造成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最为常见。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方式是按摩或按压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填塞、手术治疗(子宫压迫缝合术、盆腔血管结扎术、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子宫切除术等)。
按摩或按压子宫 尽早实施腹壁按摩宫底可促使子宫有效收缩,可减少产后出血量。但在出血症状停止后,不能立刻停止子宫按摩,还需间歇性的进行子宫按摩,维持均匀节律,避免子宫再次发生松弛出血现象。如有必要需进行腹部- 阴道双手压迫子宫法,提前清洁消毒双手,一手握拳置于阴道前穹隆部位,顶住子宫前壁,另一手位于腹部对子宫后壁实施按压,同时进行按摩,有节奏、轻柔均匀用力的按摩,可发挥较好止血效果,但禁止长期过度用力按摩。
应用缩宫剂 (1)缩宫素是一线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药物,持续静脉滴注给药,滴注速度需根据患者的出血量、子宫收缩情况调整。在催产素受体发生饱和后,药物无法继续作用时,但产后出血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调整治疗方案。(2)麦角新碱,禁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他心血管病变者。(3)前列腺素类药物也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发挥显著作用,通过前列腺素类药物,可促使子宫平滑肌张力以及子宫腔压力持续增加,促进子宫血窦、血管关闭,进而实现止血作用,主要包括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米索前列醇和卡前列甲酯等。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常用治疗药物,可增强女性子宫平滑及收缩功能,可促使子宫进行协调有力收缩,其具有较长半衰期,药理作用较突出,但多不单一应用,多和宫缩素等药物联合使用,可进一步优化药理作用,获得理想止血效果。但青光眼以及哮喘患者不能使用该药。米索前列醇也可让全子宫出现有力收缩,但副作用比较大,过敏体质以及哮喘患者禁止应用。
宫腔填塞 在按摩和用药均无效的情况下,为了有效止血,可尝试宫腔填塞,包括宫腔纱条填塞和宫腔球囊填塞。阴道分娩后宜使用球囊填塞,剖宫产术中可选用球囊填塞或纱条填塞。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具有较好效果,但需保证宫腔塞紧塞满,无一丝空隙残留,才能发挥压迫止血作用。结合临床应用可知,于宫腔中置入球囊之所以可发挥止血作用,是因为球囊填塞过程中可对子宫内膜表面静脉组织发挥一定压力作用,促使宫腔扩张力持续增加,对子宫肌层造成刺激,诱发子宫反射性收缩,进而达到止血效果。此外,球囊压迫还可形成一定机械性压力,加快内源性血小板血栓的形成,进而发挥理想的控制出血作用,构成血栓性止血。
子宫压缩缝合术 适用于经宫缩剂和按压子宫无效者,尤其适用于宫缩乏力导致的产后出血。常用B-Lynch 缝合法,提前进行两手加压预测B-Lynch 缝合成功止血概率。若确定概率较高,及时提供可吸收线缝合。
结扎盆腔血管 以上治疗无效时,可行子宫动脉上、下行支结扎,必要时行髂内动脉结扎。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也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发挥显著作用,一共有两种,一是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二是髂内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即通过植入导管注射栓塞药物,达到封闭动脉作用,进而降低血液的流动速度,减少出血量。对于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患者,实施血管介入治疗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对子宫造成的损伤较轻,属于完美的治疗技术,还可满足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需求。
子宫切除术 经积极抢救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应尽早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产妇生命。
产后出血危害性极大,加强产后监测,尽早识别产后出血产妇,尽早提供适宜的治疗措施,可帮助产妇迅速止血,可改善产妇的身心健康,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改善产妇的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