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并不了解肺栓塞,也并不认为 肺栓塞是多么严重的疾病。不过肺栓塞并 没有人们想象中的“简单”。肺栓塞的致 死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根据国际注册登记 研究显示,肺血栓栓塞症 7 天全因病死率 约为 1.9%~2.9%,30 天全因病死率更是高 达 4.9%~6.6%。那么,肺栓塞患者都经历了 什么?
认识肺栓塞
肺栓塞是由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塞阻塞肺 动脉或其他分支后引起的肺循环和右心功能 障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或疾病的统称。其中 包括脂肪栓塞、肺血栓栓塞症、空气栓塞、 羊水栓塞、肿瘤栓塞等。其中最为常见的当 属肺血栓栓塞,该疾病是由静脉系统(常见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右心血栓阻塞肺动 脉或其他分支所致,且在急性肺栓塞中占比 较大。
肺栓塞的病因及诱因
肺血栓栓塞症是肺栓塞最常见的疾病类 型,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主要原因是深静脉 血栓的形成,亦是肺栓塞的主要病因。肺血 栓栓塞症与深静脉血栓症有着几乎相同的诱 发因素,主要包括获得性因素和遗传性因素。
获得性因素 肥胖、高龄、口服避孕药、 妊娠或产褥期、置入人工假体,以及罹患抗 磷脂抗体综合征、恶性肿瘤等疾病时,均可 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进而引发肺栓塞。
此外,接受过全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手 术、中心静脉置管、创伤或骨折、肿瘤静脉 内化疗等多种医疗手段或外伤,则可导致血 管内皮出现破损,从而诱发肺栓塞。
除上述因素以外,静脉血液瘀滞同样是 诱发肺栓塞的元凶之一。如果患者的身体存 在瘫痪、急性内科疾病、长途航空或乘车旅 行、居家养护、住院等,均有可能引起静脉 血液瘀滞,进而诱发肺栓塞。
遗传性因素 如果患者存在与抗凝、凝 血、纤溶过程相关的基因突变问题或存在抗 凝血酶、蛋白 C、蛋白 S、纤溶酶元缺乏等 问题时,同样会出现原发性肺栓塞情况。
肺栓塞的症状表现
临床上多数肺栓塞患者均会存在呼吸困 难的症状,但较为典型的咯血和胸痛反而比 较少见。不同患者的症状也存在差异,可能 出现的症状表现如下:呼吸困难、咯血、胸 痛、晕厥、咳嗽、精神紧张。其中呼吸困难 表现多在患者活动后更为明显;而咯血症状 则多发生在肺栓塞后 24 小时左右;胸痛的 症状发生较为突然,咳嗽时症状可呈明显加 重;晕厥则多因患者脑循环存在障碍或脑供 血不足所引起。
相关研究显示,以晕厥就诊的患者中约 有 1/6 为肺栓塞患者,应引起绝对重视;出 现精神紧张时,患者表现多会烦躁不安、惊 恐甚至有濒死感,这些症状的出现多因胸痛、 呼吸困难所引起的继发现象。
肺栓塞的治疗措施
患者被送往医院后,医生会严密监测患 者当前的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及血气 变化;此时,患者应保证卧床休息,同时避 免用力排便;如需必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 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干预,如镇静、止痛、镇 咳等;如果患者存在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等 高危表现时,可采用机械通气的方式延续患 者呼吸功能;如果患者已出现休克或低血压 表现,则多会应用相关药物维持其机体有效 的血流动力,从而提高体循环血,大大改善 心脏血流的灌注。
肺栓塞的有效预防
基本预防 保证生活习惯规范,及时戒 烟戒酒。日常多运动少久坐,尽可能将体重 维持在健康状态。
机械预防 高危人群可在医生的指导下 使用梯度加压弹力袜、静脉足泵及间歇充气 压缩泵等产品帮助有效改善静脉血液流动,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长途预防 存在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 素的群体,如高龄老人、孕妇等,建议在旅 行时应多补充水分;路途中尽可能久坐时适 当活动脚踝,还应每坐 1 小时便起来活动; 必要时应自主询问医生用药预防等。
药物预防 对于手术前后及部分存在血 栓形成风险的群体,应优先根据医生的指导 建议,合理应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
总而言之,肺栓塞的病理属性并不温和, 症状发生时会加大患者的痛苦感受,还会增 加肺动脉压力,加重右心负荷,从而导致心 肌缺血及心绞痛的出现,甚至可能使患者的 右心功能衰竭。因此,尤其是肺栓塞高危人 群,务必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做到提前预防, 才能最大限度远离肺栓塞,让身体保持良好 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