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3-11-16 总第813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3-11-16 总第813期
返回上层

总第813期

心血管专栏

标题导航

14 部心血管指南齐亮相 成中国临床“指南针”

发布时间:2023-11-16来源:《医师报》作者:融媒体记者 欣闻  阅读: 8878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1700847976444.png

     医师报讯 11 月 4 日,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五次全国心血管年会指南与热 点争鸣论坛于武汉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担任 论坛主席,论坛邀请众多心血管领域专家对 2023 年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 学分会(CSC)组织编写的 14 部指南进行解读,涵盖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影像诊断、血脂管理、诊疗方案、运动康复等多个方面,为心血管病临床 韩雅玲 院士 实践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心血管病预防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规范化手段落地基层

    中日友好医院孙艺红 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安贞医院刘静教授解 读和点评了我国首个《中 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基层版》,指南提出进一 步推动“以治病为中心” 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转移,助力心血管病一级 预防手段落地基层。

                                      心血管风险评估 是一级预防决策的基础

    心血管病总体风险评 估指根据心血管病多种危 险因素的水平和组合判断 或预测一个人或一群人未 来(5 年、10 年或余生) 发生心血管病急性事件的 概率。

     总体风险评估是心 血管病一级预防决策的 基础。风险评估应在启 动干预措施之前进行, 对不同的风险等级给予 相应强度的干预措施, 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预 期效益,避免过度治疗 可能造成的危害。

                                           血脂管理建议联合用药

    指南提出,为达到降 脂目标,除改善生活方式 外,降胆固醇药物在动 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ASCVD)预防中具有 重要作用,根据机制可分 为抑制胆固醇合成的他 汀类药物、抑制胆固醇吸 收的依折麦布及胆酸螯 合剂,以及抑制低密度脂 蛋白(LDL)受体降解的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 9(PCSK9)抑制剂,以 上是目前临床常用的 3 类 降胆固醇药物。

   当他汀治疗不达标 时,不建议增大他汀剂量 而应联合非他汀类药物。 使 用 中 等 强 度 他 汀 后, LDL 胆固醇(LDL-C)不 能达标者应联合使用非他 汀类药物,如胆固醇吸收 抑制剂、PCSK9 抑制剂。

                                   推荐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 

   遵循健康饮食模式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 管病及相关死亡的风险显 著降低。减重是 2 型糖尿 病患者的基本治疗手段, 超重和肥胖者应减重。

    基于当前证据,指南 推荐对于合并心血管病 危险因素的 2型糖尿病 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和 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 无论血糖是否控制,在 可及和可负担的情况下 启用有心血管获益证据 的钠 - 葡萄糖协同转运 蛋白 2(SGLT-2)抑制 剂或胰高血糖素样肽 -1 (GLP-1)受体激动剂 进行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是合理的。

                                                    血脂管理

                                          贯彻血脂管理长期达标理念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 医院李建军教授和中南大 学湘雅二医院赵水平教授 解读和点评了《中国血脂 管理指南(2023 年)》, 指南旨在指导临床实践, 全面提升我国血脂管理水 平,推进 ASCVD 规范化 防治进程。

                                     更新血脂检测及筛查项目

    血脂常规检测项目 在 总 胆 固 醇(TC)、 甘 油 三(TG)、 LDL-C、高密度脂蛋白 胆 固 醇(HDL-C) 基 础上增加了载脂蛋白 A1 (ApoA1)、 载 脂 蛋 白 B(ApoB)、脂蛋白(a) [Lp(a)], 非 HDL-C 可通过计算获得,是降 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 此外,指南对血脂检查 的重点人群及筛查频率 给予了建议。

                                     提出血脂异常治疗原则 

    指南提出了血脂异 常 治 疗 原 则:LDL-C 是 防 治 ASCVD 的 首 要 干 预 靶 点,HDL-C 为 次 要 干 预 靶 点; 根 据 个 体 ASCVD 风 险 确 定 相 应 的 LDL-C 及 非 HDL-C 目 标 值; 健 康 生活方式是降低 LDL-C 及 非 HDL-C 的 基 础; 降 LDL-C 治 疗 以 中 等 剂量他汀类药物为初始 治疗;他汀类药物治疗 后 LDL-C 未 达 标 时, 应考虑联合 PCSK9 抑制 剂;他汀类药物治疗后 甘油三酯仍升高的高危 ASCVD 患者,可联合高 纯度二十碳五烯酸或高 纯 度 ω-3 脂 肪 酸 或 β 类 药 物 以 降 低 ASCVD 风险。

                                     他汀仍是降脂治疗基石

    指南强调,他汀类 药物是血脂异常降脂药 物治疗的基石,中等强 度的他汀类药物是中国 人群降脂治疗的首选策 略,降脂药物联合应用 是血脂异常治疗策略的 基本趋势。同时,降脂 治疗应定期随访,观察 疗效与不良反应并调整 治疗方案 ,认真贯彻长 期达标理念。

                                        冠心病诊疗

                               推动冠心病诊疗个体化、精准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 阳医院杨敏福教授解读了 《慢性冠脉综合征无创性 影像诊断中国专家共识》。 他指出,无创性影像诊断已 逐渐发展到整合解剖、功能 和组织学特征的多模态成 像评估。杨教授对慢性冠 脉综合征(CCS)的 6 种不 同亚类的主要临床场景所 涉及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进行了深入解读,并指出, 指南将推动我国无创性心 血管影像应用的规范化,为 CCS 的个体化、精准化诊 断提供最优化的指导。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 医院窦克非教授和中国医 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 教授解读和点评了《冠状 动脉 CTO 病变 PCI 前向开 通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指南对冠脉慢性完全闭塞 性病变(CTO)行经皮冠 脉 介 入(PCI) 前 向 技 术 评估、影像准备和器械选 择、导丝技术、传统前向 进阶技术、特殊前向技术、 冠 脉 CTO-PCI 前 向 技 术 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冠脉 CTO-PCI 前向技术的终止 或逆向转换以及技术路径 图进行了介绍。

    专家指出,我国冠脉 CTO-PCI 虽起步晚,但近 10 年来进步较快,技术在 借鉴中亦有创新,如在微 导管辅助平行导丝技术、 前向夹层重入真腔和主动 真腔寻径技术以及并发症 防治等方面,积累了宝贵 的中国经验。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 战区总医院徐凯教授和哈 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 院于波教授解读和点评了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 在冠心病介入诊疗中应用 的中国专家共识》。徐教 授对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的临床应用指征、 OCT 的标准化操作及图像 判读、OCT 在急性冠脉综 合征(ACS)介入治疗中 的应用、OCT 指导 PCI 标 准流程及特定病变的介入 治疗、OCT 在介入治疗失 败病变中的应用、OCT 在 介入无残留技术中的应用 和 OCT 在高危斑块识别及 危险分层中的应用等方面 进行了解读。 

    于教授表示,此次指 南有助于推动 OCT 在我国 冠心病患者 PCI中的应用, 规 范 OCT 的 临 床 应 用 标 准,使其能够精准指导冠 心病介入治疗策略,优化 介入治疗效果。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 晶教授和刘梅林教授解读 和点评了《女性冠状动脉 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 共识》。张教授指出了女 性冠心病患者病理、生理 特点及临床特点与男性冠 心病患者的差异,并强调 应 重 点 关 注 CCS、ACS、 妊娠期 / 哺乳期冠心病患 者的治疗。         专家表示,此指南进 一步提升了对女性冠心病 特殊性的认识,将加强并 促进我国女性冠心病防控 工作。此外,真实世界迫 切需要在临床试验中纳入 更多女性,开展有关性别 特异性、社会心理和社会 经济等因素对女性冠心病 影响的研究。

                                                 运动康复

                                    探索稳定型心绞痛运动康复内涵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 区总医院张剑教授和首都医 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杨 新春教授解读和点评了《稳 定型心绞痛运动康复中国 专家共识》。张教授指出, 心脏运动康复能改善稳定 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与临床预后、降低医疗费 用,随着 AI、网络数字化 在心脏康复领域的不断推 广和应用,稳定型心绞痛患 者的运动康复有必要在多 学科协作诊疗、运动风险预 警与控制,以及心脏运动康 复相关机制研究等方面进 行深入思考与探索。

B-P002-N10092-1-x.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