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遇到或听说宝宝突然喉 咙长“泡泡”而哭闹不止的情况,通常 罪魁祸首正是疱疹性咽峡炎,且具有一 定的传染性。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有哪 些?又该如何预防?
疱疹性咽峡炎应对策略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 染所诱发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具有很强 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 - 口、呼吸传播, 可通过沾有病毒的衣物、玩具、手等多 种途径进行传播。患者会出现发热、咽痛、 咽峡部位出现溃疡以及疱疹等相关临床 表现。主要感染人群为 1~7 岁儿童,具 有发散性、流行性,春夏季为病情高发期。 该病属于自限性疾病,根据病情可持续 4 天至半月不等。
目前并无针对疱疹性咽峡炎的特效 药物。因此面对疱疹性咽峡炎,首先, 需要做隔离治疗,将患儿接触过的物品 进行消毒,餐具专用,避免出现交叉感染。 其次,需要调整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 食物,保持营养均衡以提高幼儿抵抗力。 最后,进行对症治疗,用淡盐水漱口保 持口腔卫生,口服维 C 提升抵抗力,医 生根据情况予以药物缓解咽喉疼痛。
针对发热情况,先利用头部冷敷、 温水擦浴,并让患儿多喝水等方式进行 降温,如仍未缓解,可根据患儿情况予 以退烧药物进行干预。患儿不存在细菌 感染时,无需使用抗生素。
该病大部分情况下预后良好,但并 不能完全排除患者出现心肌炎、腮腺炎 等情况,甚至病情发展可能诱发脑炎、 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因此一旦出现异 常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帮助,以 免出现严重后果。
如何辨别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与小儿常见的手足口 病较为相似,两组疾病均具有传染性, 且均由肠道病毒引起,具有一定的关联 性,均会伴有发热、软腭、咽喉部出现 水泡等表现。
但不同的是,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 软腭、咽喉部出现水疱,且咽喉部位疼 痛明显。而小儿手足口病除软腭、咽喉 部出现水泡,患儿手脚、唇周、肛周均 会出现皮疹,咽痛较疱疹性咽峡炎轻。 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 发症状,随后会出现一系列小儿手足口 病的相关症状。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 学龄前的幼儿各项身体器官仍处于发育过 程中,防御机能并不完善,呼吸道抵御功 能不足,分泌的免疫物质并不能满足抵抗 该病毒的需求,因此患病率较高,生活中 家长应加强防护,避免孩子接触病菌,引 发疾病。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个人卫生要做好 儿童时期较为贪 玩,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个人卫生观念 还未完全树立,一旦病毒、细菌沾到手上, 且未及时洗手就进食,就会受到病原体 侵袭诱发疾病。因此,家属应加强对儿 童个人卫生的关注,指导儿童使用洗手 液按正确步骤洗手。勤换衣物、床单被 罩等个人物品,保持个人卫生,将病毒 扼杀在“摇篮”中。
此外,手指甲过长可藏污纳垢,需 定期为孩子修剪指甲。
保持良好卫生环境 家里要保持良 好的卫生环境,每天按时开窗通风,保 持新鲜空气的流通。如条件允许,可在 春夏流行病高发期,按时对屋内进行消 毒,阻断病毒传播,降低发病率。
注意营养均衡 儿童抵抗力强可从 根本上降低各类疾病的发生风险,在日 常饮食中,家属需要注意营养搭配,多 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优质蛋白质等。避 免孩子养成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
避免去往人群密集的地方 人群密 集的地方病毒细菌增多,儿童抵御功能 较弱,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概率。尤其在 流行性疾病高发时期,避免带宝宝去人 群密集的地方,如无法避免,应戴好口罩, 做好防护措施。
幼儿园做好防护 幼儿园是学龄前 儿童聚集的地方,也是疱疹性咽峡炎等 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地区,因此幼儿园需 做好防护,出现疑似病例应停止入园, 以免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总而言之,儿童患上疱疹性咽峡炎 不要慌,应积极寻求医生帮助,控制病 情发展,减轻患儿痛苦。家长在日常生 活中应做好防护,减少疾病的发生,确 保儿童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