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患者到医院就诊后,因为某些疾病, 医生建议暂时先不着急拔牙,待疾病控制好后 再来,这样即没有完成拔牙,又浪费了大量的 时间。那么,有哪些疾病应该暂缓拔牙?
心脏病
Ⅰ级 患者患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 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 难、心绞痛等症状。
Ⅱ级 患者有轻度心衰,体力活动轻度受 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的活动可出现上 述症状,休息后很快缓解。
Ⅲ级 患者有中度心衰,体力活动明显受 限。休息时无症状,轻于平时一般的活动会引 发不适,休息较长时间后可缓解。
Ⅳ级 患者有重度心衰,不能从事任何体 力活动。休息时亦有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 加重。
如果心功能尚好,为Ⅰ或Ⅱ级,则可以 耐受拔牙。Ⅲ级和Ⅳ级应暂缓拔牙。
此外,出现以下情况也应暂缓拔牙:近 期频繁出现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未超过 半年者;手术时有发生心梗或再次发生心梗的 可能;近期才开始或不稳定的心绞痛;心力衰 竭、心功能Ⅳ级或有端坐呼吸、紫绀、颈静脉 怒张、下肢浮肿等症状。
高血压
如果患者血压高于 180/100 mhg 时,应先 治疗高血压后再行拔牙手术。
血液病
贫血 血红蛋白≥ 80 g/L,可拔牙。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 细胞低于 1×109 /L 易引起严重感染,应避 免拔牙。
白血病 急性期会引起出血不止或严重感 染,甚至危及生命,应禁忌拔牙。如果患者出 现发热、感染、血小板减少致出血,或牙龈与 舌肿胀等情况,拔牙需专科医生配合。
恶性淋巴瘤 患者可能出现颈部肿大、发 热、贫血等表现。高度恶性患者,拔牙需慎重。
出血性疾病 这些患者拔牙也需慎重。如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和血友病患者。
糖尿病
空腹血糖< 8.88 mmol/L,临床上没有酸 中毒症状,可进行拔牙 。胰岛素治疗者,在 早餐后 1~2 h 进行拔牙比较好,可用药物进 行预防感染。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在静息脉搏< 100 次,基础代谢率< 20% 时才可进行拔牙。
肾疾病
各类急性肾病均应暂缓拔牙。对于慢性 期代偿期的内生肌酐清除率> 50%,血肌酐 < 133μmol/L 且临床无症状的患者可拔牙。慢 肾衰透析患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完成一次透析 后可以进行手术,要避免增加肾负担的药物。
其他
肝炎 肝炎急性期应暂缓拔牙;慢性者要 注意凝血机制。
妊娠期 怀孕 1~3 个月易流产,且有妊 娠反应,尽量避免拔牙;4~6 个月较为安全, 可以耐受拔牙;7~9 易早产,也要注意拔牙; 麻药中不可加入肾上腺素。
月经期 尽量避免拔牙,有代偿性出血。
急性炎症期 需结合感染程度、部位、创 伤程度、患者机体状况、有无系统病及抗生 素水平来考虑。
恶性肿瘤 要注意牙齿是否过度松动及牙 周状况。建议放疗患者在治疗前至少 7~10 d 完成牙齿治疗;放疗后 3-5 年内禁止拔牙。
长期抗凝药物治疗 小剂量阿司匹林应在 3~5 d 停药。如止血效果好,术后 1 d 开始 正常服药。使用华法林者,应在拔牙手术一 周前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