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医师报

— 医师报官方网站 —

2023-10-19 总第809期
当前位置:首页/数字报•在线读报/2023-10-19 总第809期
返回上层

总第809期

发布时间:2023-10-19

科普

标题导航

不同年龄的体检项目

发布时间:2023-10-19来源:《医师报》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杨凯敏  阅读: 6770  【发表证书】

字体尺寸:放大缩小默认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抽烟、喝 酒及长期外卖饮食,都会损害身体,诱发高 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熬夜、作息 不规律等都会使我们的抵抗力、免疫力下降, 为身体埋雷,危害着健康。

                                                                体检帮你早发现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1/3 的疾病 可通过预防而避免,1/3 的疾病可通过早期发 现而得到有效控制。在肿瘤的预防方面,像 甲状腺癌、乳腺癌等肿瘤,如果早期发现, 治愈率是非常高的。在“三高”的防治方面,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疾病如果不能 够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很可能会在将来的某 一天演变成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体检就是“早发现”最好的方法之一。 定期做健康体检,有助于详细了解自身的身 体状况,根据体检报告的数据及时调整自身 的不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达到主动管 理健康目的。如果在体检过程中发现潜在的 疾病,也能够早期进行调整和治疗,所以体 检对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提高生命质量都有着重要意义。

                                                                  选择正规体检机构

     近年来,各类体检中心数量激增。那 什么样的体检机构才是可靠的?建议选择 有资质和独立环境的正规医疗机构。

     正规的体检机构,能根据年龄、性别 等不同需求,制定各种个性化、有价值、 经济实惠的体检套餐,同时也为个别人士 提供特需自选体检项目。体检后,为有问 题的受检者提供就医绿色通道,慢性病防 治干预计划,重要疾病的分析指导,建立 完整的健康体检档案,出示一份通俗易懂 的体检报告。

                                                                      根据年龄选择项目

     在项目选择方面,根据年龄选择体检 项目更准确,结合个体化需求更能体现体 检的有效性。 

     体检内容大致分成两类:基础项目和 个性化项目,也被称为“1+X 黄金法则”, 即“常规体检 + 个性化体检项目”。在此 基础上,体检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如生 活方式、过往疾病史、家族史等,增加个 性化筛查项目。 

    20 岁 受检者要关注常规体检和传染 病。该年龄段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处 于较高水平,这个阶段除了常规体检,需 多注意传染病的筛查和预防,如肝炎、消 化道感染(幽门螺杆菌)、生殖系统(HPV、 睾丸癌)感染等。特别注意的是,女性在 20 岁就要开始注意乳腺和宫颈的健康。

     30 岁 受检者要关注血糖、肺、肝、胃 部健康。此阶段处于职场打拼正当时,熬 夜加班、出差应酬、抽烟喝酒很常见。此 类受检者要多注意肺、肝和胃部健康,预 防糖尿病。女性依然要持续关注乳腺和宫 颈的健康。另外,建议增加肺部 CT,用于 肺部疾病的筛查。同时,要增加肝肾功能、 腹部彩超项目,用于肝部疾病筛查。

    40 岁 受检者要关注肿瘤筛查和肠道健 康。40 岁开始,人体的患癌风险增加,要 开始定期早癌筛查。虽然早癌筛查的年龄 推荐在 50 岁以上,但由于近年癌症发病年 龄趋于年轻化,越早发现问题,获益越大。 因此,建议第一次精准早癌筛查年龄≤ 40 岁及以前,尤其需要定期筛查肺癌、胃癌、 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等高发癌症。另外, 心脑血管疾病也应开始关注。 

    50 岁 受检者要关注心脑血管,预防骨 质疏松。50 岁开始,骨质疏松逐渐高发, 脑卒中的风险也会增加,要每年进行心脑 血管健康评估,包括血压、血脂等。肿瘤 的风险随年龄继续增长,要持续关注,尤 其是肠癌,建议每 1至 2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60 岁 受检者要做全面、深度的身体检 查。60 岁开始,每年要对身体进行全面、 深度的检查。人身体的血管开始老化脆弱, 除了心脑血管、糖尿病、肿瘤、肾损害等 疾病的常规检查外,还应该注意耳鼻喉和 眼底病变的发生,及预防阿尔兹海默症, 必要时可使用磁共振等深度筛查手段。 

    每次体检后,必须重视阅读体检报告, 掌握身体情况。对于查出有疾病隐患或指 标不在正常值的体检结果,要遵从医嘱及 时随访或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对于查出有 器质性疾病者,必须立即进一步检查确诊 并积极治疗,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

科普10月19日 终版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