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 (融媒体记者 贾薇薇 陈惠 张玉辉)明年即将晋升副主任医师的温勇留意到,在职称晋升评价标准中新增了“健 康科普”一项,在十选三的业绩成果代表作考核中,“健康科普”的分量与完成课题和发表论文相当。这一标准让他感到十分惊喜, 因为职称晋升之路有了更多可能性。的确如此,但在难得的机遇面前,一定要警醒,切忌为了晋升而做科普,健康科普应如 同多棱镜,在多个角度与层面折射出光彩:精彩而有趣的内容提升居民健康素养,不断完善与学习加快自我成长,进而构建 和谐医患关系,助推全民健康的进程。 2021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科普作品可作 为业绩成果代表作参加评审,政策出台后各地纷纷响应,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 20 余个省市实行此政策。那么,如今两年过去,成效如何?在各地标准不一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 近日,《医师报》采访了多位准备晋升职称和已晋升职称的医生,并邀请行业先行者建言献策。
关键词 获益
科普宣传如同给社会打疫苗
刚刚达成健康科普考 核要求的田野感叹,虽然 四川将健康科普作为医生 晋升高级职称的必选项, 但达到要求并不难。四川 要求每年完成一次健康知 识讲座,或在符合相关要 求的平台发表健康科普文 章、音视频作品 1 篇。田 野表示,新要求并未给他 的职称晋升造成困扰,反 而提供了开展健康科普的 动力,也拉近了医患距离。
前段时间,一位家长 咨询孩子骨折后的康复问 题,恰好田野刚发表了相关 的科普文章,他马上推给焦 急的家长,全面而详尽的 介绍缓解了家长的焦虑情 绪,同时传授了科学的康 复手段。
高 源 表 示, 近 年 来, 医 院也在大力倡导并组织科普 活动,鼓励医务人员加入到 健康科普的队伍中来。高源 认为职称晋升的评价标准应 在对业务能力的基本要求之 上,加入更多维度与指标的 考核,而健康科普无疑是一 个积极的开始。
支修益表示,健康知识 普及行动是《健康中国行动 (2019-2030 年)》提出的 十五项专项行动之一,其明 确要求,至 2030 年, 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水 平 要 提 高 至 28% 及 以上,对重大慢病如 高血压、糖尿病,以及癌症 防治核心知识等的知晓率应 达 到 65%、60%、80% 及 以 上。健康科普纳入医生职称 评审正是推进此项行动的重 要一环。此政策的出台将鼓 励更多医生加入到科普队伍 中来,讲述患者从知道“坏 消息”到 回归健康 的 历 程, 让更多人 了解疾病,减轻恐慌, 提高依从性,构建和谐 医患关系。科普宣传就 如同给社会打疫苗。
关键词 困惑
海量资源如何烹制 “健康珍馐”?
破 除“ 唯 论文”的做法 让医生们为之振奋,但 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温勇直言,健康科普被 纳入职称晋升是机遇与 挑战并存的新选择。 以 广 东 为 例, 评 价 标准中对健康科普成果 提出了具体要求:正式 出版的科普著作 1 部; 或撰写科普作品获得市 厅级科普作品奖;或在 市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 门的官方网站、微博、 微信公众号或其主管的 医药行业报刊、数字报 发表或转载的科普作品 2 篇 / 部。
温勇认为,普通 医生编写科普专著并不 容易,市厅级科普活动 的获奖者也是凤毛麟角, 看似最容易达成的发表 科普文章,温勇心中也 有些困惑:如今海量健 康科普内容已广泛传播, 如何避免内容重复?是 否可以建立检索平台? 相关标准中提到的市以 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主 管的医药行业报刊具体 有哪些?温勇更希望评 价标准的相关要求能更 为透明化,以便在实践 中少走些弯路。
天津市则要求副高 级及以上职称申报需满 足作为副主编及以上, 参与编写公开出版的向 大众普及本专业科学知 识的科普专著,副高级 职称要求本人承担字数 累 计 不 低 于 5 万 字, 高 级职称要求本人承担字 数累计不低于 10 万字。
杨振华非常赞同将 健康科普纳入职称考核, 认为破除唯科研论职称, 对于科研资源相对缺少 的基层医生尤其有正面 意义。
同时十余年前就曾 在微博开展健康科普的 杨振华认为,健康科普 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公众 的健康意识与知识,传 播专业科学的诊疗知识 理念和手段,通过公众 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医 学知识更易被接受,因 此,期待未来相关标准 能够拓展健康科普的表 现形式,也给医生更多 的选择与可能性。
关键词 分析
健康科普 切勿一把尺子
面对各地 对健康科普标 准不一的情况,支修 益解读了其中的深意,他 表示,“我国地域辽阔, 医疗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 各地医疗质量仍未达到均 质化,推及健康科普宣传, 在媒体资源、医生认知等 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 在政策推广落地之初,不 应“一刀切”,如此才能 提升医生参与其中的积极 性。他建议根据 不同科普形式的难易 程度进行分层与打分。
此外,支修益指出, 医生职称评定相关标准由 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局制定,因此,各地卫健 委应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局加强沟通交流,针对 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 评价标准,随着实践经验 的积累,了解政策实行的 基本点,以便后续推出全 国统一标准。
对于以上医生面对出 版科普专著的想法,顾卫 红表示十分理解,目前出 版科普专著对于医生而言 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个 人精力到平台资源,每一 步都不容易。健康科普纳 入医生职称评审体系的重 要意义毋庸置疑,实现的 路径和方式是需要深入研 讨并积极探索推进的。顾 卫红提出,主流媒体、出 版社应为健康科普建立平 台,并邀请医界科普达人 开展相关讲座培训,提升 医生的科普写作能力。 支修益也呼吁更多学 协会、出版社以及媒体为 医生搭建科普宣传平台, 如设立科普专业委员会, 开展科普丛书的编写,开 设科普访谈栏目或专题等。
关键词 建议
用听得懂的语言讲好健康故事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 多数地区健康科普晋升的 相关细则仅适用于申请高 级职称的医生,对此,即 将晋升主任医师的杨振华 表示理解与支持,他认为 临床经验与知识储备的积 累是保证健康科普科学性 的关键。
顾 卫 红 表 示, 对 科 普内容的质量控制是必须 的,编写好的科普作品不 比发表论文更简单。将前 沿医学知识深入浅出地转 化为公众听得懂的语言文 字,需要融会贯通的逻辑 思维和较强的叙事写作能 力。因此,她提议建立健 康科普作品的评价体系和 质控标准,首先是科普作 品的查重,以保证其原创 性,同时建立专家委员会 进行审核,以保证内容的 科学性和先进性。
今年中国抗癌协会开 展了“三言”活动,即及 时止住“流言”,科学揭 穿“谎言”,彻底粉碎“谣 言”。目的就是为了保 证高质量健康科普的推 广。此外,支修益强调, 推广健康科普不是一蹴 而就,首先应提升医院 领导班子的重视程度, 其次要加强对学科带头 人的相关培训,增强整 个医生队伍对科普重要 性的认识,最后还要开 展科普能力提升的继续 教育项目,让医生具备讲 好健康科普故事的能力。 “医学健康教育事 关每个人的健康,做好健 康科普工作是医生的责任 和义务。让每个人意识到 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 是提高居民自我健康管理 能力和健康水平的助推 器。”支修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