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夜里,何先生突然出现不舒服。妻 子在与他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能够听懂妻子 说话的内容,但自身不能顺利表达,说话吞吞 吐吐,断断续续。随后,何先生感到偏身无力, 行走不便,立即拨打了 120 急救。当患者到达 抢救室后,值班医师立即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 对患者进行评估,并且陪同患者进行 CT检查, 发现患者为颅内大血管脑梗死,立即将患者送 至介入导管室,通过介入手术治疗将血栓取出, 何先生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迅速得到恢复,此 时距患者发病时间不超过 3 h。
中老年人更易发生脑梗死
脑梗死在临床上也被称为缺血性脑卒 中,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且复发率高。 它主要是由于局部脑组织血流中断导致脑细 胞缺血缺氧,最终坏死,损伤脑功能。脑梗 死属于脑卒中的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好发 于超过 40 岁的中老年患者,发病后多出现 运动、语言等方面的障碍,致残率极高,严 重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 提高,大家对健康也越来越关注。人们注重治 疗效果的同时,也更加关注优质的医疗服务, 注重治疗对机体的创伤性等。如今,医疗技术 飞速发展,一些微创技术如腹腔镜、介入等治 疗手段得到迅速发展、成熟。其中,介入治疗 的最大特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大大提高了脑血管病患者 的治愈、好转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 家庭和社会负担。
神经介入手术
神经介入手术,即通常所说的血管内治 疗。它是指在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 检查的指导下,通过导管将造影剂或器械送 入血管腔内,直接抵达或接近病变部位,对 血管内病变或其供血区域组织进行微创治疗 的一种技术。
脑梗死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治疗脑梗死最有效的两种 方法分别为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
静脉溶栓治疗 指静脉滴注溶栓类药物, 使血栓溶解,促使血管通畅,恢复正常血流 灌注。需要注意的是,静脉溶栓治疗有严格 的适应证和时间窗限制,需要在患者发病 4.5 h 内进行溶栓。但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个宝 贵的黄金时间窗内,特别是轻型脑卒中患者 容易忽视,等到病情严重来到医院时,已经 超过最佳溶栓治疗时间窗。因此,脑卒中患 者发病后,尽可能早期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同时选择绿色通道,不容易错过最佳溶栓治 疗时间窗。
血管内治疗 这又分为动脉取栓和动脉 溶栓,其中动脉溶栓方式的优势是能够将药 物直接送入血栓部位,并对血栓进行直接接 触溶栓,其药物剂量较小,患者发生出血的 概率更低。动脉取栓是将血栓从动脉中直接 抽取,在不使用溶栓类药物的情况下进行操 作,对全身并不会产生大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使用这两种方法有一个重要 的前提:脑组织坏死面积不能过大。所以时 间窗比较狭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后,随 着时间的推移,梗死部位面积不断扩大,最 后会全部坏死,因此在临床中需要通过各种 影像学检查进行筛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 发展,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有些甚至可以 延长至发病后 9 h,而血管内治疗时间窗甚 至可以延长到 24 h,使得脑梗死患者的救治 成功率不断提升。
小结
脑梗死具有“三高”特征:较高的发病 率、较高的死亡率、较高的致残率。临床上 对该类患者的治疗措施多使用静脉溶栓进行 治疗。通过静脉给药的方式,让药物随着血 液流动到被堵塞的血管部位,促使其被溶解, 帮助血管从堵塞变为通畅。在进行溶栓治疗 时,医护人员需要与时间进行“赛跑”,原 因在于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一个时间窗。从患 者发病那一刻开始计时,到开始溶栓治疗这 期间的时候不能够超过 4.5 h,最好能够在 3 h 内完成诊断、检查、给药,能够有效降 低患者残疾、死亡的几率,帮助患者提高日 后生活水平。 脑梗死发病后的 3 h 被称为“黄金期”, 尽早溶栓,尽早获益,这对机体和生命产生 的风险较小。但静脉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 风险,可能会引发脑出血。在发病后的 3 h内, 且符合溶栓治疗标准的患者,溶栓带来的利 处远高于风险系数。此外,并不是全部患者 均适合进行溶栓治疗,该种治疗措施对适应 证和禁忌证有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