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13 日 9 时 11 分, 穿 上 手 术服,披上铅衣,围上铅脖,贵州省 人民医院心电生理研究室主任杨龙从 容走上属于他的“战场”。 等待杨龙的是一场心律失常射频 消融手术,在笨重的穿戴下,在充满 射线的环境中,在直径数毫米的血管 中实施长达数小时的精微手术,其中 的艰辛和风险可想而知。也正因那一 身铅衣,那一种以自身健康换取无数 患者健康的壮烈,导管室的医生也常 被称为“铅衣战士”“铅衣侠”。
学成归来 填省内多项空白
2008 年,杨龙获首都医科大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医学博士学位, 并成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和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的博士后。
留在北京,进入中国最顶级的 心血管病专科医院继续自己的职业生 涯,从职业角度看,这是杨龙最好的 选择。但他却说:“我的专业是心脏 电生理,北京这方面的人才很多,在 贵州却很少,省内很多老师、同事也 希望我回贵州。”回望这个决定,杨 龙说:“有遗憾,但不后悔。”
这个决定改变了杨龙的职业生 涯,也改变了贵州对复杂心律失常疾 病的诊疗水平。2015 年,杨龙带领 团队已经能独立施行世界上几乎所有 类型的复杂心律失常手术,且手术全 部成功,填补了省内该领域多项空白。
身披铅衣 与射线一室“共舞”
在心脏介入手术中,医生会暴露 在充满辐射的环境中。杨龙介绍,根 据国家相关标准,一个非从事相关工 作的普通人,每年接受的射线量不应 该超过 20 毫格雷。
“但是我们做一台手术,随随便 便就是几百毫格雷,做冠脉支架手术 因为全程都要 X 光机辅助,射线量更 是达到几千毫格雷,铅衣的防护率只 有 70% 左右,主要是保护一些重要腺 体部位。”杨龙说。所幸,随着设备 的更新和放射技术的进步,手术中曝 光的射线量和散射在减少,对医生身 体的影响也在减小。
“医”脉相承 为基层医疗育才
2012 年以来,杨龙团队已完成 心律失常疾病射频消融治疗 1 万余 例,其中包括特殊患者如孕妇心律失 常的零射线消融、小儿和高龄老人复 杂心律失常消融、急性心肌梗死室速 电风暴的消融治疗等高难度挑战。
带着先进的诊治理念和手术技 能,杨龙团队的足迹遍及全省各地, 指导、培养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术 者 30 余人,指导 30 余家医院开展心 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其中近 30 家 目前已经独立开展该项工作。
总结近 30 年的从医生涯,杨龙 平淡地说:“我接诊过许多患者,每 一个我都认认真真对待了,这辈子没 有白干,没有虚度。”